目前在台灣,小學生在校時間,依年段而有差異;一般而言,一週五天「上班上課」時段中,小學生需要在校上課到下午天數,於年級(一、二年級)、中年級(三、四年級)及高年級(五、六年級),是一天、三天及四天。
若是經濟條件允許或有其他考量者,會參加學校辦理課後照顧班讓子女「自主管理」;其中,自主管理學生外,有部分學校會因為週三下午是「教師校內進修」活動時段,而辦理「學生課後照顧」,致使原本參加學校課後照顧班學生,成了無人照看自主管理狀態。
如此複雜上課時段放學時間,可能會讓有子女讀小學家長,覺得困擾;而課後直接返家,且家中有人可以照料學生外,於多數雙薪小家庭,因為父母整天要上班,所以人選擇讓校外安親班代勞子女放學接送顧。然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時今日,我國5歲幼兒入園率96%,若算入(幼兒園)班以前學習經驗,縱使一「新生」可能具備「資歷」;加之目前學生幼兒園(是大班)階段,多接受「一週五天」「全日在校」生活,故應存在一開始「循序進」道理。
而「小學為何不能讓學生一週五天上課到下午?」此一問題,可分下列幾個面向。,之所以讓小學生每週全日上課天數,低年級時一天,增加到中年級三天、到高年級四天,其顯而易見理由,應該是考量小學生身心發展狀態臻,且學校教育環境模式熟悉,故使其入學一、二階段,安排一天全日上課,然後循序進地增加為三天及四天。
延伸閱讀…
過去傳統農業時代,學前教育(園)讀比例尚且,且儘管讀大多有半日(上午),大多數人而言,小學是人生首次接觸正式教育環境,前述「循序進」這種常識性教育原理,無甚爭議。然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時今日,我國5歲幼兒入園率96%,若算入(幼兒園)班以前學習經驗,縱使一「新生」可能具備「資歷」;加之目前學生幼兒園(是大班)階段,多接受「一週五天」「全日在校」生活,故應存在一開始「循序進」道理。
延伸閱讀…
其次,現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民小學課程規劃」,小學每週「學習總節數」,、中、高年級,其上、下限是22~24節、28~31節及30~33節(內含2~4節、3~6節及4~7節校訂彈性學習課程);「每週授課五天」與每天「上午4節、下午3節」實際狀況進行換算,知悉若學校課綱上限開設彈性學習課程,學、中、高年級,每週不只是目前一天、三天、四天全日在校。
請諄筆羣喝杯咖啡,為何台灣房價降不了?他們30年看遍弱勢租客血淚,道出政府失能夏珍專欄:政黨輪替想像─XXX,你怎麼投得下去?王育梅專文:走進時光隧道,農民運動女鬥士簡娥憶述湯德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