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烏克蘭和歐洲聯盟關係法律框架為《烏克蘭-歐盟聯合協議》,烏克蘭是歐盟歐洲睦鄰政策和東部夥伴關係夥伴國[1]。
其中,歐洲睦鄰政策自2004年開始實行,歐盟非入盟候選國鄰國簽署,歐盟會加入這一政策框架國家建立密切經濟聯繫,其提供援助,並進行政治話。
烏克蘭和歐盟關於聯繫國協定(英語:European Union Association Agreement)(Association Agreement)談判自2008年開始,雙方2014年3月和6月簽署了這一協定政治部份和經濟部份,同年9月歐洲議會烏克蘭國會批淮通過,2017年9月1日起生效。
其中烏克蘭歐盟貿易區協定(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 DCFTA)於2016年1月1日起生效,此協定是烏克蘭加入歐盟第一步[2][3]。
自1997年起,烏克蘭和歐盟每年舉辦一屆峯會,最近一屆是2018年7月9日布魯塞爾舉辦。
2022 年 6 月 23 日,歐洲理事會授予烏克蘭加入歐盟候選國地位。
[4]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宣佈立後,12月得到了歐盟承認[5]。
這時歐盟開始醖釀歐洲睦鄰政策(ENP),直至2004年5月歐盟委員會正式發佈《ENP戰略文件》,標誌着歐洲睦鄰政策正式形成[13][20]:2。
1992年9月14日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爾時任第一任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布魯塞爾會面,克拉夫丘克表示了歐盟委員會其進行援助感謝,雙方進一步發展關係[7],這是兩國高層首次會面[6]。
學者認為,第一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外政策重點是歐洲,其外交目標融入歐洲[5],不過,1993年當選第二任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庫奇馬希望轉變“倒”政策,實行“多頭外交”,俄羅斯和歐洲聯盟兩大勢力之間尋求,然而於冷戰後歐洲勢力俄羅斯,學者認為烏克蘭外交政策偏向歐盟[3][5],庫奇馬於同年4月歐洲委員會大會上宣佈烏克蘭戰目標是融入歐洲結構之中,即成為歐盟正式成員[3],於1999年連任總統職典禮上表示烏克蘭戰略目標是加入歐盟[8][9],不過到2000年庫奇馬表示烏克蘭外交三個優先方向是歐盟、俄羅斯和美國,三個方向“既給予足夠重視,互補”[10]。
1994年6月14日烏克蘭歐盟簽署《夥伴關係合作協議》(PCA),成為第一個簽署此協議前蘇維埃國家,不過歐盟直到1998年才批准該協議[6][3],於1998年3月1日生效[11]。
1996年歐盟部長會議公佈了烏克蘭行動計劃,表示要迅速發展並加強歐盟政治經濟關係。
1998年6月8日到9日烏克蘭-歐盟合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烏克蘭首次表示要成歐盟聯繫國[6]。
1999年12月,歐盟發佈了一份“烏克蘭戰略”文件,認為烏歐關係是促進歐洲和平、和因素,並表示歐盟主要目標有三點:支持烏克蘭民主和經濟轉型進程;歐洲大陸保障和安全,迎接挑戰;歐盟擴大環境下支持歐盟和烏克蘭之間進行合作[12]。
不過,歐盟提烏克蘭入盟或是給予烏克蘭聯繫國地位,令烏克蘭失望。
[3][13]
2000年9月烏克蘭記者格奧爾基·貢加澤遭人謀殺,歐盟視侵犯新聞重大事件[3],2001年9月第五屆雙方峯會上指責烏克蘭政府妨礙媒體,不合民主標準[15]。
2002年6月庫奇馬烏克蘭議會發表諮文,提出烏克蘭2002-2011年經濟和社會發展10年戰略構想,表示烏克蘭外交方面優先方向是歐盟一體化,並首次提出加入歐盟時間表:2003-2004年之前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2004-2007年前談下貿易區,成為歐盟聯繫國;2005-2007年前歐盟建立關税同盟;2007-2011年前滿足所有加入歐盟條件[16][17]。
同年7月哥本哈根舉行第六屆烏歐峯會上,庫奇馬重提了這個計劃,不過歐盟烏克蘭簽訂了一個科技協定[15]。
第二年雅爾塔舉行烏歐峯會上,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表示烏克蘭入歐機會新西蘭差不多[18]。
自2001年起波蘭國建議歐盟給予烏克蘭、摩爾多瓦和白俄羅斯三個東部鄰國入盟前景。
2002年1月,時任英國外交部長斯特勞斯時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西班牙外長瑟夫·皮克(Josep Piqué i Camps)提議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三國一種“鄰國地位”激勵其進行整治和經濟改革。
這一提議得到德國一些歐盟國家和準成員國支持,然而,烏克蘭反應並積極,庫奇馬總統這種地位沒有提供入盟前景而感到失望。
[13][19]:8-9。
如果烏克蘭想接近歐盟,那應輸歐天然氣問題上製造任何麻煩。
歐盟認為烏克蘭是歐洲睦鄰政策夥伴國[1]。
歐洲睦鄰政策不向參加國提供入盟前景,政治、經濟方面參與國提升關係[21][22][20]:2,不過歐盟委員會主席表示“我們需要準備提供超過夥伴關係但於成員資格,但排除後者”[23],學者認為歐洲睦鄰政策因而顯得模稜兩可[19]:9。
2002年10月歐盟公佈了2004年第五次東擴名單[24],使得烏克蘭歐盟第五次東擴後成為其鄰國[13]。
橙色革命是2004年末發生烏克蘭總統選舉期間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
2004年10月31日第一輪選舉結束,於沒有候選人支持率50%以上,選舉進行第二次投票。
2004年11月22日烏克蘭選舉委員會宣佈統計第二輪投票結果是總統候選人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得票率領先,引發烏克蘭民眾和國際觀察員質疑選舉舞弊,其中另選人維克多·尤先科支持者湧入基輔獨立廣場進行抗議[13][26]。
第一輪選舉結束後,歐盟並沒有表態支持親歐尤先科,不過第二輪結束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表示要選舉進程和選舉結果進行、客觀和公平評估,否則影響歐烏關係[13]。
歐盟及其成員國通過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派出幾千名觀察員,選舉結果進行質疑,幫助尤先科推翻了第二輪選舉結果。
此外,民眾開始上街遊行後,2004年11月26日歐盟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波蘭總統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和前總統萊赫·瓦文薩、立陶宛總統阿達姆庫斯(Valdas Adamkus)抵達基輔進行調解,迫使庫奇馬改組中央選舉委員會、修改選舉法。
為此美國總統喬治·布什12月8日尤先科獲勝後致電克瓦希涅夫斯基和阿達姆庫斯,感謝波蘭和立陶宛此次選舉中出手相助。
[27]:812月16日到17日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會議結束後,歐盟公告中祝賀烏克蘭人民和領導人外界幫助下解決危機,並表示有意加強雙方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繫[28]:24。
2004年12月10日,是派領袖身份尤先科提出了一個四步計劃:第一,歐盟承認烏克蘭市場經濟;第二,烏克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三,烏克蘭歐盟成為聯繫國;第四,烏克蘭正式加入歐盟。
[29]2004年12月歐盟歐洲睦鄰政策出台了烏行動計劃,包括政治話和改革、經濟和社會合作發展[6][19]:9-10。
這一份行動計劃得到歐盟特派員貝妮塔·費列羅-瓦爾德納(Benita Ferrero-Waldner)和高級代表哈維爾·索拉納盛讚[6],於2005年2月12日烏克蘭政府批准,同月21日烏歐合作委員會會議上正式簽署[6][30]。
這一行動計劃期三年,旨在加強烏克蘭歐盟能源、經濟技術、建立雙邊貿易區以及簡化簽證手續方面合作[30]。
2005年12月基輔舉行第九屆烏克蘭-歐盟峯會媒體認是一屆,上任尤先科總統歐盟飛機引擎、航海和能源工業領域達成許多協議,歐盟表示支持烏克蘭入盟[15]。
延伸閱讀…
會後公告上,雙方認為烏克蘭“民主和改革開闢了烏歐關係前景”,認有一個協定代替夥伴關係合作協議[31]。
隨後幾屆峯會上,雙方討論和協定有關事務,直到2008年巴黎舉行第十二屆峯會結束後,雙方宣佈開始關於聯繫國協定談判[32][15][33][注 1]。
此2009年歐盟公佈了“聯繫國議程”(Association Agenda),加快聯繫國協定簽署以及“通過建立一個全面而實際、可實現首要目標框架,來促進雙方深層政治合作和經濟化”,這一文件於當年11月24日生效[35],並代替了之前於2005年達成烏歐行動計劃[36]。
2005年末,烏克蘭和俄羅斯一年天然氣問題上產生分歧,俄羅斯因而於2006年1月1日開始中斷烏克蘭供氣[37][38],於當時歐盟俄羅斯進口天然氣80%要烏克蘭,媒體認為歐盟十分重視事件[38]。
“斷氣”後,俄羅斯指責烏克蘭非法截留供歐天然氣[39]並決定增加歐供量來減輕烏克蘭截留影響[40],不過烏克蘭否認截留[41]。
2006年1月4日,俄烏達成天然氣協議,危機得以解決[42]。
2008年12月3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Naftogaz)有關2009年天然氣供應問題談判沒有達成,使得2009年1月1日開始俄羅斯停止烏克蘭供氣[43]。
,俄羅斯烏克蘭供歐盟天然氣受影響[44],但幾天後1月6日俄供歐盟天然氣突然減少[45],此俄方稱是烏克蘭截留其供歐天然氣,烏方稱是俄羅斯減少了輸往歐洲供應量,後承認於俄方完全停止烏天然氣管道送氣而“停止”歐盟國家輸氣[46][47][48]。
此,歐盟烏克蘭派出許多獨立觀察員監督供氣情況[49][50]
。
1月7日俄羅斯稱於烏方保證全量輸送過境天然氣,決定中烏克蘭歐盟國家供氣[51],並表示歐盟觀察員抵達烏克蘭後恢復[52]。
“斷氣”事件歐洲18個國家造成影響,一些歐盟國家宣佈進入急狀態[53][54][55]。
1月13日,俄羅斯恢復烏克蘭歐盟供氣[56],但烏克蘭隨後宣佈繼續截留一部分天然氣以滿足“技術性需求”[57],並於第二天表示於指定輸氣線路技術,而天然氣轉運歐盟國家[58]。
1月18日,俄烏天然氣爭端達成[59],此歐盟表示歡迎[60],但輸給歐盟天然氣恢復[61],直到1月20日歐盟方才證實天然氣輸送[62]。
事件引發歐盟烏克蘭作為天然氣中轉國質疑,其中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於1月7日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引起人們俄羅斯作為天然氣供應國可信性質疑,會引起人們烏克蘭作為天然氣中轉國可信性質疑。
如果烏克蘭想接近歐盟,那應輸歐天然氣問題上製造任何麻煩。
延伸閱讀…
”[53]同年3月23日,歐盟、烏克蘭和俄羅斯三方布魯塞爾召開會議,烏歐雙方決定投資數十億歐元用以烏克蘭天然氣管道[63]。
早在2008年上半年波蘭和瑞典提出“東部夥伴關係”構想[64],這一構想於當年6月歐盟首腦會議上獲得通過,歐盟委員會隨後於12月3日正式推出建議[65]。
2009年5月8日,歐盟27國6個歐亞國家政府首腦或部長布拉格簽署《東部夥伴關係宣言》,東部夥伴關係計劃正式宣告開始。
歐盟希望通過這個計劃烏克蘭、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摩爾多瓦和白俄羅斯6個獨聯體國家建立貿易區、提高其財政援助、簡化其公民進入歐盟簽證手續、加強能源和安全領域合作。
[66][67]烏克蘭副赫雷霍里·奈米里亞(Hryhoriy Nemyria)表示烏克蘭歡迎東部夥伴關係[68],歐盟認為烏克蘭是其東部夥伴關係夥伴國[1]。
2010年2月14日,派地區黨領導人亞努科維奇贏得總統選舉,成為第五任烏克蘭總統[69],媒體認為他傾俄羅斯[69][70]。
儘管季莫申科宣佈承認選舉合法性[71],包括歐盟內許多組織是表示烏克蘭選舉符合國際標準,其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表示烏克蘭選舉順利結束表示歡迎,稱其烏克蘭民主進程中“重大成果”,並表示歐盟想要烏克蘭一屆總統進行合作[70]。
亞努科維奇闡述自己執政目標稱,外政策方面會同時俄羅斯和歐盟發展互利關係基礎之上,優先俄羅斯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繼續北約合作,歐盟簽署貿易協議[69]。
2010年3月1日亞努科維奇職不到一週時間內訪問了歐盟總部,提出歐盟是烏克蘭外交方向,同時,烏克蘭改善俄羅斯關係,但這歐盟[72],歐盟理事會主席範龍佩表示歐盟會年內給予烏克蘭聯繫國地位,雙方烏克蘭社會經濟改革、能源政策、歐盟放寬烏克蘭公民入境簽證限制、雙邊貿易協定議題交換了看法[73]。
同年11月布魯塞爾舉行烏歐第十四屆峯會上亞努科維奇首次作為烏克蘭總統出席[15]。
雙方烏克蘭公民前往歐盟國家免簽證方面達成一項行動計劃[74]。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國會否決了一些旨在達成歐盟要求法案,烏克蘭政府宣佈停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88][89][90],此烏克蘭副總理尤里·博伊科記者招待會上表示[91]:
2013年11月28日亞努科維奇參加了原計劃準備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維爾紐斯峯會,但烏克蘭是選擇了簽署協定[92][93]。
不過,事後亞努科維奇和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歐盟高層表示將來協議有簽署希望[94][95][96]。
簽署聯繫國協定舉動引發了親歐民眾,11月21日晚有示威者開始基輔市中心獨立廣場聚集[97][98],隨後抗議活動升級。
2013年11月30日凌晨別爾庫特部隊突襲了獨立廣場,暴力驅逐了駐留示威者,造成79人受傷,此阿什頓譴責“警方使用極端暴力”[99],數個歐盟及歐盟國家政府官員推文譴責此事或表示憂慮[100][101]。
12月5日,歐盟方表示雙方正一輪談話做技術準備[102],但歐盟委員會擴大事專員斯特凡·富樂(Štefan Füle)後於12月15日表示烏克蘭政府隨後論據“站不住腳”,稱“工作”[103]。
尋求解決政治衝突,阿什頓於12月10日抵達烏克蘭,會見了亞努科維奇總統、派任務和民間團體代表[104][105][106]。
2013年12月17日,烏克蘭俄羅斯簽署了多項協議,得到了150億美元貸款和天然氣價格下調三分之一優惠[107],不過,幾天後範龍佩、巴羅佐歐盟高級官員表示歐盟做好準備和烏克蘭簽署聯繫國協定,不在意烏克蘭俄羅斯簽署了協定[108][109][110]。
12月24日,烏克蘭外交部長萊昂尼德·科扎拉(Leonid Kozhara)表示聖誕節過後歐盟重啓關於聯繫國協定談判[111]。
時光回溯哈利入學那天,他海格扔在了謎9¾站台,捏着車票不知所措。
在那裏,他遇見了韋斯萊夫人,給予哈利擁有過母親關愛;他未來妻子金妮,當年是個偶像説話迷妹。
他開始檢票口走去,一路上擁向9和10站台旅客推來搡去。
哈利加快腳步,準備直接衝進月台,眼看離欄杆,他無法停步,閉上眼睛準備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