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繡眼 孵化】綠繡眼的育雛日記:見證小生命誕生的奇蹟

綠繡眼:大自然的翡翠飛揚

綠繡眼,一種普遍的留鳥,渾身披著青翠碧綠的羽裳,宛如大自然中的一抹翡翠。尖細的嘴巴獵食昆蟲,靈巧的身姿在花叢中穿梭,吸食著花蜜。在春意盎然的時節,常可見牠倒掛枝頭,將纖細的喙伸入花朵。

綠繡眼 孵化 Play

「青笛仔」是老一輩人對綠繡眼的暱稱,形容其綠色的羽毛和悦耳的鳴唱。而「繡眼」之名源自牠眼圈上緣的白色羽圈,猶如細緻的刺繡。

在寶島台灣,綠繡眼蹤跡隨處可見。牠們分佈於低中海拔至平原,活躍於喬木的頂層,在校園、公園等城鎮綠地中常能發現牠們的身影。數隻或十餘隻結伴覓食,棲息在樹枝上搜尋獵物,一旦發現食物,便飛入空中靈活捕捉。

綠繡眼 孵化

除了昆蟲外,綠繡眼也喜愛取食花粉與花蜜,以植物纖維築成碗形巢穴,每窩產下2至4枚蛋。孵化期約需11至13天。

在育雛期,綠繡眼極為敏感,受到驚擾便會棄巢而去。因此,觀賞綠繡眼時應保持距離,避免人為因素破壞生態平衡,讓牠們安然繁衍後代,在大自然的舞台上繼續展現動人的生命之舞。

表格:綠繡眼小檔案

屬性 描述
中文名 綠繡眼
學名 Zosterops japonicus
分佈 台灣低中海拔至平原
棲息地 喬木頂層
外觀 全身青翠綠色羽裳,喉部黃色,眼圈白色
習性 昆蟲、花粉、花蜜
繁殖 碗形巢穴,每窩產下2-4枚蛋,孵化期約11-13天
叫聲 悦耳的鳴唱,老一輩稱為「青笛」

綠繡眼的孵化奇觀

綠繡眼的孵化是一個令人著迷的過程,展現了大自然的奇妙。這種小型鳴禽在台灣廣泛分佈,以其鮮豔的綠色羽毛和響亮的歌聲而聞名。

築巢和產卵

綠繡眼通常在春季築巢,選擇有茂密樹葉和充足陽光的區域。它們用柔軟的植物材料,如樹葉、苔蘚和蜘蛛絲,編織成一個精緻的杯狀結構。巢穴的深度約為 5 公分,直徑約為 10 公分。

雌性綠繡眼會在巢穴內產下 2-4 顆蛋,蛋殼呈淡藍色或綠色,佈滿細小的褐色斑點。雌鳥負責孵化,而雄鳥則負責覓食並保護巢穴。

孵化期

孵化期通常為 12-14 天。這段時間,雌鳥幾乎不離巢,只有在雄鳥餵食時才會短暫外出。孵化的最後幾天,雌鳥會發出輕柔的唧唧聲,並用喙輕輕敲打蛋殼,鼓勵雛鳥破殼而出。

破殼而出

雛鳥破殼時,頭部先露出。它們體型很小,身體覆蓋著稀疏的絨毛。雛鳥出生後,雌鳥會立即餵食它們昆蟲和果實等富含營養的食物。

雛鳥的成長

雛鳥在巢中度過的前 10-12 天快速成長。它們的羽毛逐漸長出,並學會張開嘴乞食。雄鳥和雌鳥都會參與餵養雛鳥。

雛鳥約 2 周大時,它們的羽毛大致長成,並開始試著站立和拍打翅膀。再過幾天,它們就會離開巢穴,跟隨父母學習覓食和生存技巧。

孵化成功的因素

綠繡眼的孵化成功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括:

因素 影響
巢穴位置 隱蔽且受保護
築巢材料 柔軟且保暖
雌鳥照顧 持續孵化和餵養
雄鳥保護 免受捕食者和惡劣天氣侵害
食物充足 為雌鳥提供能量進行孵化
無幹擾 遠離人類活動和掠食動物

結論

綠繡眼的孵化是一個自然界中令人驚嘆的事件。從築巢到雛鳥破殼,這個過程展示了親鳥無與倫比的愛心和保護本能。瞭解綠繡眼的孵化,有助於我們欣賞和保護這些美麗而脆弱的生物。

延伸閲讀…

綠繡眼從築巢, 下蛋, 孵蛋, 雛鳥到小綠繡眼離巢 – 頂樓菜園

綠繡眼鳥巢觀察記錄,防疫宅在家定觀 – 流浪貓筆記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