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項目 | 數值 | 備註 |
---|---|---|
供水、熱水、採暖管(DN15~DN32)與牆面淨距 | 50mm | 宜取中間值 |
供水、熱水、採暖管(DN40以上)與牆面淨距 | 60mm | 宜取中間值 |
排水管與承口與牆面淨距 | 50mm | 便於打口 |
排水管外壁與牆面淨距 | 30mm | 無需入牆 |
水平敷設管道沿牆與牆面淨距 | 40~60mm | 卡箍、法蘭壓蓋螺栓外露 |
供水乾管沿內牆架空敷設,管徑<DB80 | 距牆 150mm | 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調整 |
供水乾管沿內牆架空敷設,管徑≥DB80 | 距牆 180mm | 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調整 |
回水幹管在室內地坪以上沿內牆敷設,管徑<DN80 | 距牆 50mm | 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調整 |
回水幹管在室內地坪以上沿內牆敷設,管徑≥DN80 | 距牆 65mm | 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調整 |
單立管距後牆 | 50mm | 無散熱器或散熱器一臂式 |
單立管距側牆 | 65mm | 散熱器二臂式或直角形 |
雙立管距側牆 | 65mm | 與單立管相同 |
雙立管管徑≤DN32,兩立管中心距 | 80mm | 無特殊要求 |
雙立管管徑≥DN40,兩立管中心距 | 130mm | 無特殊要求 |
管道間最小尺寸:確保安全與功能性的準則
管道間的適當尺寸對建築物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至關重要。所謂「管道間最小尺寸」指的是規範管道空間大小的規則,以確保管道系統能正常運作,同時又不影響周圍結構或設備。


影響管道間最小尺寸的因素
- 管道尺寸和數量:管道直徑和數量會決定所需空間的大小。
- 管道連接:管道之間的連接和分支需要額外空間。
- 絕緣:如果管道需要絕緣,則必須考慮絕緣材料的厚度。
- 通風:為防止管道結露或過熱,需要適當的通風空間。
- 維修和保養:技術人員需要足夠的空間來檢查、維修或更換管道。
管道間最小尺寸規定
不同的建築法規和標準對管道間最小尺寸有具體規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準則:
建築法規 | 最小尺寸 | 適用範圍 |
---|---|---|
台灣建築技術規則 | 無特定規定 | 住宅建築 |
美國國家防火協會(NFPA 101) | 18 英吋寬 x 24 英吋高 | 商業建築 |
加拿大建築法規 (NBC) | 14 英吋寬 x 20 英吋高 | 住宅和商業建築 |
歐洲標準 (EN 12056) | 150 毫米寬 x 250 毫米高 | 住宅和商業建築 |
最小尺寸的優點
遵守最小尺寸規定有以下優點:
- 安全:確保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維修和保養,防止管道故障或火災。
- 功能性:確保管道系統能順利運作,無阻塞或通風不良問題。
- 可維護性:技術人員可以輕鬆存取管道,以便進行維修或更換。
- 美觀性:隱蔽管道間,不影響建築物的整體美觀。
最小尺寸的影響
未能遵守最小尺寸規定可能會導致:
- 管道問題:管道狹窄、通風不良或絕緣不足,容易導致管道故障或結露。
- 維護困難:存取管道困難,影響維修和更換的時效性。
- 安全風險:空間不足會增加事故或火災的風險。
- 法規不符:違反建築法規,可能導致罰款或工程停工。
結論
管道間最小尺寸是確保管道系統安全性和功能性不可或缺的準則。遵守這些規定對於保護建築物和居住者的安全至關重要。透過考慮影響因素和參考適用的建築法規,設計和建造人員可以確保管道間擁有適當的尺寸,以滿足管道系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