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什麼】日晷是啥?揭開時間之謎的神奇工具

倒序修改版

環形和赤道弓形日晷依據的是等角原則,它們的接收面是球面或圓柱面,晷針與天球軸平行,時間線與它們正交。晷針也可以設計成垂直於地面,這種稱為正投影日晷,再者,也可以設計成晷針每天不同的位置,這種稱為變動晷針正投影日晷。通用赤道環形日晷是一種便於攜帶的日晷,它具有垂直的晷針,時間線位於橢圓形上,而晷針的位置每天都需要進行調整,以顯示正確的時間,這種設計有時會利用人本身作為晷針。

朗伯日晷和正投影日晷是變心日晷的一種,它們具有可移動的晷針,時間線則是設計成等角的圖形,如圓形或橢圓形,朗伯日晷的晷針與地球的自轉軸傾斜一個角度放置,而正投影晷針則直接朝向極點。由於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而且自轉軸與軌道面傾斜,因此日晷顯示的時間與標準時不同,這種差異稱為均時差,可以通過修改晷針的角度或使用修正表來進行補償,此外,均時差還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一般情況下,最大的差異可達15分鐘。

日晷是什麼 Play

對齊地球自轉軸的日晷可以設置在任何的平面,它們接收的表面不一定是平面的,它可以是球體、圓柱體、錐體或其他各種形狀。這種日晷的晷針通常是固定的,但也有部分的設計會讓晷針隨著月份的變化而移動,如果晷針是固定的,則在盤面上位於晷針垂直處下方的線稱為副晷針,晷針與晷盤之間的角度稱為晷針高度,副晷針與正午線之間的角度稱為副晷針距離,晷面通常刻有小時線,以顯示陰影或光線落在晷盤上的時間,這些線通常是直線,但也有可能是彎曲的,在某些設計中,還能夠確定一年中的日期,或者需要知道日期才能得到正確的時間。

某些特定緯度的日晷,如果轉移到另一個半球相對應的緯度上使用,則需要反轉過來,水平日晷和垂直日晷都必須經過相同的程序才能定位,晷影器需要設置正確的緯度,時間線的值也需要反方向配置,水平日晷是逆時針旋轉,垂直日晷則是順時針方向。如果時區與官方標準時區經度上相差較大,則需要進行時間調整,最極端的情況下,官方正午時間可能會提前3小時,導致日晷的時間讀數慢20分鐘,對於這種情況,等角日晷可以通過旋轉晷面來進行修正,而水平日晷則需要通過觀察來進行適當的調整。

日晷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日晷是以陰影或光束投擲在稱為晷面或晷盤的表面上來顯示時間,晷面通常是平面的,但也可能是在一個球面、圓柱面、角錐面、螺旋結構和其他各種形狀的內部或外部的表面。晷盤的表面上會刻畫上小時線,以顯示陰影或光線落在晷盤上的時間,這些線通常是直線,但也有可能是彎曲的,完全看日晷是如何地設計。晷影器是製造陰影或光的元件,通常是晷針尖端產生的陰影邊緣,晷針校準得與天球的軸平行並指向天球極點,因此與當地地理子午線一致。在某些日晷的設計上,晷針只是一個點狀特徵,用於確定日期和時間,稱為節點。

陰影或光線投射的位置,取決於晷影器相對於晷面的位置,晷影器的方向通常是固定的,但在某些設計中,會隨著月份的變化而移動,晷針與正午線之間的角度稱為晷針高度,副晷針與正午線之間的角度距離稱為副晷針距離,傳統上,許多日晷都有銘文,這些銘文通常是警語或諷刺短詩的風格,有些是深沉的思考與反應時間和生命的短暫,但在有時會展現日晷製造者的幽默或俏皮。

日晷有許多不同的樣式,有些會通過陰影投射時間,有些會利用線條或光點,這種日晷通常會設計成便於攜帶,因此盤面可以在水平或垂直的表面安裝。日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日晷是由方尖碑或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根竿子製成的,它們通過觀察物體的影子來測量時間,日晷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記載,包括中國、希臘、羅馬和埃及,公元前700年左右,舊約中描述了一個名為亞哈斯的日晷。

16世紀以後,日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中國在古代就已經將一根標準高度為八尺的竿子垂直豎立在地面上,在一天裏從早到晚觀察竿子投影的變化,就可以用來計量白天的時間。1570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帕多伐尼發表了一篇日晷的論文,其中包括製造和勾勒出鋪設壁畫(垂直)和水平日晷的説明。在16世紀以後,它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建造了方尖碑日晷,公元前1500年左右,巴比倫人建立了影鐘,用來測量時間,這説明人類在更早的時期就已經掌握了利用影子測量時間的方法。

日晷的構造主要包括晷影器和晷面,晷影器是投射陰影或發出光線的元件,晷面是接收陰影或光線的表面,一般情況下,晷面刻畫有小時線,以顯示時間,這些線通常是直線,但也有可能是彎曲的,在某些設計中,還能夠測定一年中的日期,或可能需要知道日期才能得到正確的時間。還可以提供地理座標、赤道線和回歸線等信息,這些統稱為盤面工具。

日晷是什麼?

日晷是一種古代計時裝置,利用太陽在天球上每日的位置來確定時間。通過測量太陽與地平線之間的角度,人們可以計算出一天中的具體時間。

日晷的類型

日晷有多種類型,根據其構造和測量時間的方式而區分。常見的日晷類型包括:

日晷類型 特徵
水平日晷 水平放置的圓盤,影子垂直投射
赤道日晷 與赤道平行的環形構造,影子投射在環的內緣
方尖碑日晷 垂直豎立的尖柱體,影子沿著尖柱體的一側投射
赤道斜日晷 水平放置的圓盤,傾斜與緯度角一致
球形日晷 球體或其他立體形狀,影子投射在表面上

日晷的工作原理

日晷利用太陽光投射在晷面上產生的影子來測量時間。影子長度的變化取決於太陽高度角,而太陽高度角則取決於一天中的時間和觀測者的緯度。

通過預先標記在晷面上的時標線,人們可以根據影子的位置推斷出具體時間。時標線通常標記為小時,並根據觀測者的經度進行調整。

日晷的歷史

日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至少有 6000 年的歷史。埃及人最初使用木樁直立在地面上,作為最簡單的日晷。後來,他們發展出更複雜的日晷,用於準確測量時間。

在希臘和羅馬時代,日晷被進一步改進,出現了赤道日晷和斜日晷等更精確的類型。阿拉伯文化對日晷的發展也做出了 значительных вклад,引入了三角學方法來計算時標線。

中世紀時期,日晷在歐洲廣泛使用,用於調節宗教儀式、農業活動和計時。直到 17 世紀鐘錶的發明,日晷才逐漸被取代。

日晷的使用

除了用作計時裝置外,日晷還具有重要的天文意義。它們可以幫助確定觀測者的緯度,並用於航海和土地測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