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蛙】您想不到的大樹蛙:揭開大自然中最令人驚奇的秘密

引言:
大樹蛙,體態扁身,雌雄有別,綠背斑斕,棲息竹林,具備適應變色之能,且於春季交配。

分類系統:
| 類別 | 名稱 |
|—|—|
| 目 | 無尾目 |
| 科 | 樹蛙科 |

大樹蛙 Play

生理特徵:
| 特徵 | 描述 |
|—|—|
| 頭部 | 扁平,雌蛙寬大,雄蛙等長 |
| 吻端 | 斜尖 |
| 眼間距 | 大於上眼瞼寬 |
| 鼓膜 | 大而圓 |
| 犁骨齒列 | 強而平直 |
| 背部 | 皮膚粗糙,有刺粒 |
| 腹、後股 | 密佈扁平疣 |
| 指、趾 | 有吸盤和邊緣溝 |
| 第三、四指 | 全聯 |
| 脛跗關節 | 伸達或超過眼部 |
| 趾間 | 全蹼,邊緣有膜 |
| 指、趾背面 | 可見”Y”形跡 |

體色:
背面綠色,棕黃或紫色斑點鑲淺色線紋,體側白色大斑點或白縱紋,下額紫羅藍色。

大樹蛙

習性:
棲息竹林或樹林,白天少動,夜晚捕食昆蟲,可變色適應環境。

繁殖:
春季交配,泡沫產卵。

分佈:
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

國際別稱:
巨人樹蛙、老爺樹蛙、白氏樹蛙

大樹蛙:雨林中的綠色巨匠

前言:
在茂密的雨林中,大樹蛙宛若綠色精靈,躍動於枝葉之間。牠們擁有獨特的外形和非凡的能力,成為生態系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生物學特徵:
| 特徵 | 説明 |
|—|—|
| 體型: | 一般長度為 5-12 公分,是最大的樹蛙之一。 |
| 顏色: | 背部呈亮綠色或黃綠色,具有不規則的黑色斑紋。 |
| 眼睛: | 橙色或紅色的大眼睛,瞳孔呈水平橢圓形。 |
| 趾墊: | 手腳上的趾墊寬大且具有吸盤功能,可幫助牠們吸附在光滑的表面上。 |

棲息地與分佈:
大樹蛙廣泛分佈於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包括亞馬遜盆地、安地斯山脈和加勒比海地區。牠們主要棲息在雨林的樹梢,高度可達 30 公尺以上。

行為與習性:
大樹蛙具有獨特的行為和習性:

  • 捕食:牠們以各種昆蟲為食,例如蟋蟀、飛蛾和甲蟲。牠們會利用敏鋭的視力捕捉獵物,然後用舌頭黏住並吞下。
  • 求偶:大樹蛙的求偶方式相當獨特。雄蛙會在葉子上或樹幹上鳴叫,吸引雌蛙靠近。當雌蛙接近時,雄蛙會用前腳抱住雌蛙,然後交配。
  • 繁殖:雌蛙會產下 150-200 顆卵泡在水面上。卵泡孵化後,蝌蚪會掉入水中。蝌蚪會經過約 6 個月的發育,最後變成幼蛙。

生態角色:
大樹蛙在雨林生態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食物鏈:牠們是昆蟲的主要掠食者,幫助控制昆蟲的數量。
  • 傳播種子:大樹蛙經常在樹葉上捕食,牠們會無意間將種子黏在腳趾上,並帶到其他樹葉上,促進種子傳播。
  • 指標物種:大樹蛙對環境變遷很敏感,因此牠們的存在與數量可以作為評估雨林健康狀況的指標。

保育現況:
大樹蛙正面臨棲息地破壞、氣候變遷和疾病等威脅。保護牠們的棲息地,減少污染,以及避免引入外來物種,對於維持大樹蛙的族羣數量至關重要。透過保育工作,我們可以確保這些綠色巨匠繼續在雨林中茁壯成長。

延伸閲讀…

白頜大樹蛙

尋找83or84年在東莒醫療站當醫官的青蛙(大樹蛙)王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