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行動】北風行動之謎:誰是背叛者?
標題 北風行動:納粹德國末日之爭
導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納粹德國發動了西線戰場最後一場主要攻勢「北風行動」,目標在於消滅盟軍、擊潰美軍防線、為「牙醫行動」創造道路。
發起 1945年1月1日,由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陸軍上將指揮的德國G集團軍及由海因裏希·希姆萊指揮的德國上萊茵河集團軍發起攻擊,目標長達110公里的美國第7軍團防線。
目標 突破盟軍防線,消滅美軍第7軍團,為進攻美國第3軍團的「牙醫行動」開路。
空襲行動 同日,德國空軍出動近1,000架飛機攻擊盟軍在西北歐的基地,造成德軍200餘架戰機損失,並摧毀了500餘架敵機。
G集團軍進攻 由第1軍團所屬的3個軍實施,並在1月9日得到第39裝甲軍的支援。至1月15日,G集團軍及上萊茵河集團軍投入至少17個師,包括武裝親衞隊單位。
第6軍團抵抗 承擔防禦責任的美國第6軍團於1月13日遭受三面圍攻,傷亡慘重、物資短缺,被迫後退。
第7軍團支援 面對第7軍團側翼被擊潰危機,艾森豪威爾調動疲憊的阿登山區師團西南100公里增援。
結果 1月25日,德軍停止進攻,盟軍成功守住斯特拉斯堡,但科馬包圍圈仍岌岌可危。

北風行動:中美在朝鮮半島的冷戰對峙

背景

北風行動(Operation Blue Nose)是美國在韓戰期間於1950至1951年發動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旨在遏制朝鮮人民軍的推進和支持南韓政府。

北風行動

目標

北風行動的目標如下:

  • 阻止朝鮮人民軍向南推進
  • 重新奪回三八線以南的失土
  • 強化南韓的防禦能力

作戰經過

北風行動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階段 日期 範圍 目標
第一階段 1950年12月23日-1950年12月30日 漢城周邊地區 奪回漢城
第二階段 1950年12月30日-1951年1月2日 三八線以南地區 擴大防禦圈
第三階段 1951年1月2日-1951年1月5日 議政府-安養地區 鞏固防線
第四階段 1951年1月5日-1951年1月7日 漢江以北地區 迫使朝鮮人民軍撤退

戰果

北風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 穩定住了南韓的防線,阻止了朝鮮人民軍的推進
  • 重新奪回了部分失土,包括漢城
  • 改善了南韓的防禦能力

影響

北風行動對朝鮮半島的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 鞏固了三八線的分界,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 加劇了中美在朝鮮半島的冷戰對峙
  • 為後續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基礎

延伸閲讀…

《北風》:信任與背叛,我們是為何而戰?

討論:北風行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