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石橋濕地 |3招應對北京交通最擁堵9月將有5個重點日 |市郊鐵路線路信息 |【北京2017年7月12日交通】

S2線於2008年8月開通運營。

2016年11月,為配合京張高鐵施工,S2線市內到站北京北站遷移至黃土店站。

目前,線路全長108.3公里,停靠黃土店、南口、八達嶺、延慶、康莊、沙城(河北區段鐵路票制票價計費)6座車站,執行週二週四3、週五一及小長假7列車開行方案。

城市副中心線於2017年12月開通運營,先期開通北京西-通州運營區段,2019年6月東延至喬莊東站,2020年6月西延至良鄉站。

目前,線路全長63.7公里,設良鄉、北京西、北京、北京東、通州和喬莊東6座車站,日開行列車6。

  每年9月,受新學年開學、秋季旅遊購物峯、活動密集及節假日多重因素影響,往往成為一年中交通擁堵一個月。

記者8月28日市交管部門緩堵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2017年9月擁堵有5個重點日,1、27、28、29、30日。

此,交管部門將啓動高等級上勤方案,同時研究推出“路長責任制”,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同時,市交通委表示,9月內,本市將完成12條次幹路、支路建設、20項區級疏堵工程、8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公交地鐵運力,9月北京交通“減壓”。

  交管部門預計,今年9月擁堵有5個重點日,9月1日開學首日,峯校園周交通壓力突出,9月27、28、29、30日節前出行峯,交通壓力集中;另外,每週峯、每週五晚峯,以及尾號4和9限行週三出現車流集中情況;週末2日、9日、16日、17日有大型演出和體育賽事活動,部分場館周邊出現短時擁堵;9月份峯交通壓力於暑期,峯時間提前6時30分左右開始,且持續時間延長。

另市交通委表示,峯交通擁堵開始時間會暑期8時提前7時30分,結束時間9時延遲10時。

  今年中秋節、國慶節放假時間是10月1日8日,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市交通委提醒,受到節前採購、聚會因素影響,9月後一週出現節前擁堵特徵,峯期間擁堵情況突出,峯時段擁堵時間會延。

放假前,進出京客流量持續走高,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南站以及機場交通樞紐周邊道路擁堵。

  北京晨報記者瞭解到,市政府制定出台《2017年9月緩解交通擁堵專項行動方案》,將加快次幹路、支路建設,區域道路微循環。

完成花市東二條、衚衕、衚衕西段、裕民西路、朝科開發區一號路、東壩西環路、西壩中路、永泰莊東路北延、永豐東環路北延、五路居中路、北重北路西延、魯谷村路12項道路建設。

  同時,完成東南三環分鐘寺橋匝道改造、阜石路金安橋下路口改造、辛莊橋北進口路口改造12項市級疏堵工程。

完成雙清路菏清路交叉口渠化改造、雙清路東路公交站站台改造、電碳廠路拓寬改造,以及中海紫御公館周邊道路、盈科中心周邊道路、金海灣花苑一路、東郊倉庫一路、海航西側路、時代花園南路、人民渠南側路20項區級疏堵工程。

  另外,將優化自行車、步行出行環境,8月底前,完成8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基本完成三環路以內主要道路人行步道上設置阻車樁,防止機動車佔用人行步道。

  市交通委表示,堵9月,建議市民儘量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此,本市公交地鐵運力、確保市民出行。

  公交方面,8月底前優化調整10條公交線路,開5條公交線路,開5條多樣化服務線路。

調整並啓9月份地面公交行車表,重點增加早晚峯和學校周線路運力投入。

加強重點商業、娛樂、旅遊景區、火車站區域運力。

客流峯時段採取增配運力、延長運營時間和開行夜間公交。

  地鐵方面,加強運營組織和大客流監測預警、信息發佈。

採取峯時段增開臨客和縮發車間隔措施,重點時段、重點線路、客流量變化情況,科學及時調配運力。

  中央商務區(CBD)、中關村科技園區重點功能區內企業實施彈性工作制,源頭上減峯時段交通出行。

  應對堵9月,市交管部門將啓動高等級上勤方案,全警上路、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應準備。

早晚峯時段,強化學校、商圈、交通場站、高速路進出京方向周邊及重點區域秩序維護。

原有摩托車專業隊伍基礎上,圍繞擁堵節點、事故多發路段,部署500輛摩托車加強巡邏執勤,處理交通事故。

  是,開學首日、“4、9”限行擁堵重點日,啓動高等級上勤方案,依託科技手段,採取有性維護疏導措施。

包括:提前開展校園周邊交通問題排查治理;啓動校園護送崗,加強校園周邊維護疏導;圍繞學區及周邊主要行車路線,設置動態崗位,強化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攔截查處,嚴管違法停車佔道,充分體現執法震懾。

  外省、區、市核發號牌(含臨時號牌)機動車工作日7時9時、17時20時,禁止進入五環路(含)以內道路行駛;其餘情況,執行車牌尾號工作日峯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限行範圍五環路(含)以內道路。

[參106]
1991年1月26日,北京地鐵一線長安街東延規劃(即“復八線”,復興門延八王墳地區)獲得批准,總投資20億元,其中從日本海外協力基金貸款192億日元[參107]。

截至2023年2月,北京地鐵共有27條運營線路(包括22條地鐵線路、1條中磁浮交通線路、2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和2條機場軌道)[參8],組成覆蓋北京市12個市轄區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參2]、擁有480座運營車站[注3]、總長807公里運營線路軌道交通系統。

[參3][注4]
運營里程計算,截至2019年12月北京地鐵是世界上規模第一城市地鐵系統。

2014年以來,北京地鐵工作日日均客運量1,000萬人次以上[參9],北京地鐵是北京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並且2019年7月12日創下單日客運量最高值,達到1375.38萬人次[參4]。

北京地鐵規劃始於1953年,始建於1965年,線路竣工於1969年,是中華地區首個地鐵系統[參10]。

北京地鐵多個國有或公私合營企業運營線路,其中京港地鐵公司運營4號線是中國大陸首條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設和運營軌道交通線路[參11]。

目前,北京地鐵正在進行大規模建設。

預計到2025年底,北京地鐵運營總里程達到1,000千米[參12]。

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領導人決定全力展開國內恢復。

參考莫斯科地鐵莫斯科保衞戰中用作防空洞軍事指揮經驗,中共北京市委1953年下半年制定了《關於改建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其中首次提出修建地下鐵道,作為“平戰結合”防禦手段[參88][參89]。

因為中國地鐵建設上缺少經驗,所以依賴於蘇聯和東德技術援助。

1954年,一些蘇聯工程師(其中一部分參與莫斯科地鐵建設)邀請參加北京地鐵籌備工作[參89]。

1953年1960年,數千名中國學生送往蘇聯學習地鐵建設[參89]。

1957年,北京地鐵規劃出爐,其中包括一條環線7條其他線路,共172千米,有114個車站[參89]。

其中兩條線路選中動工。

其中東西向線路沿長安街建設,起始點五棵松紅廟。

另一條南北向線路起頤和園,經西直門、西四和中山公園後終於北京體育館(今國家體育總局)。

這兩條線路選中原因,是因其國家機關多。

然而,第二條線路直到四十年後4號線動工開始修建。

[參90]60多年後,北京地鐵技術團隊學有所成,參與了莫斯科地鐵新線設計和施工[參91]。

於中蘇交惡,北京地鐵規劃。

1960年,蘇聯專家開始撤離中國,到1963年全部返回蘇聯[參89]。

1961年,北京地鐵籌建工作三年困難時期而停止。

幾年後,地鐵籌建工作得以開始。

地鐵線路向西延長,北京城區和西山連接起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經地鐵到西山避難。

1965年1月15日,北京軍區、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鐵道部聯名中共中央書記處報送了《關於北京地下鐵道建設近期規劃方案專題報告》,國家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中央領導人均審閲了該報告[參92]。

同年2月4日,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批准了這個項目[參93]。

北京地鐵工程於1965年7月1日開工,包括朱德、鄧小平內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北京市市長彭真參加了開工典禮。

地鐵建設中有爭議一步拆除北京內城復興門到北京站城牆和城門,以為採用明挖回填法施工地鐵騰出空間。

建築學家梁思成提議保留城牆,作為老北京城標誌。

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認為拆除城牆優於拆除民居。

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要求保留正陽門城樓及箭樓,而其他城門、城牆拆除[參94]。

鐵道部軍事管理委員會於1968年3月15日第一期工程建成後運營管理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富春、李先念並周恩來總理報告建議:地下鐵道是一項戰備工程,平時主要擔負城市交通運輸任務,鐵道部門管理,有困難。

但開始運營即北京市負責,有困難。

因此,副總理兼公安部謝富治指示精神,運營初期鐵道部負責管理。

但了來北京市於接收管理,組建運營管理機構時鐵道部和北京市籌建[參95]。

地鐵工程1969年10月1日完工,以慶祝國慶節[參96][注18]。

這條線路長23.6公里,採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從西山蘋果園到北京火車站,共有17座車站。

這條線路是中國大陸地鐵線路,而且於香港、、新加坡、舊金山、華盛頓城市,但很多技術問題導致北京地鐵後10年內事故。

1969年11月11日,地鐵發生一起失火事件。

當天上午10時55分左右司機聽到車下巨響發現起火,下午16時45大火撲滅。

期間於缺乏隧道消防滅火經驗,大批搶救人員中毒窒息,導致3人死亡,100多人受傷,而且毀壞了2輛列車[參97],共計造成損失72萬元。

此,1970年2月6日周恩來總理下令部隊控制地鐵[參89]。

進行了大量整改工程後,1970年8月25日地鐵恢復了試運行。

12月3日,周恩來批示1971年1月起內部售票接待參觀羣眾[參98]。

1971年1月15日,地鐵工程開始試運營,線路由北京站公主墳站。

單程票價0.10元,而且只有擁有工作單位介紹信人才能參觀乘坐。

運營線路西端站1971年8月5日延長玉泉路站,1971年11月7日延長古城路站,1973年4月23日延長蘋果園站[參99]。

1971年北京地鐵運載了828萬人次乘客,但文化大革命期間處於試運營狀態。

這是於北京地鐵發生電弧放電、失火現象,以及狹小出入口造成擁擠現象導致。

因此,周恩來總理要求待二期工程完工、各站出入口改造後準備正式運營[參100]。

於政治原因,1971年1976年間,地鐵停運[注19]。

1976年2月6日,北京地鐵運營管理處劃歸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地鐵結束軍隊管理[參102]。

1978年,地鐵運營間隔縮短4分鐘,並運營時間延長5時晚23時[參103]。

一系列技術改造後,出入口和失火問題解決。

1981年9月15日,試運營10年後,北京地鐵工程進行了驗收,正式交付運營。

它包括19座車站,和西山到北京站29公里線路。

工程投資7.06億元。

地鐵交由北京市地鐵公司管理。

[參104]
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鐵二期工程開通運營。

這條馬蹄形線路復興門建國門,長16.1千米,有12座車站。

二期工程和工程一部分可以組合成一個環,但直到1987年12月28日,兩條已有線路組合成兩條新線,蘋果園復興門一線和一條北京內城城牆行駛環線。

單線票價提高到0.20元,兩線換乘票價是0.30元。

北京地鐵1988年年輸送旅客量達到了3.07億人次。

1990年,地鐵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而全年總客流量達到了3.81億人次。

1991年票價上漲0.50元后,年客流量下降了1000萬人次。

[參105]
1989年6月3日6月4日,地鐵因六四事件停運,為北京地鐵自1976年以來於政治原因而停運。

2007年11月27日,《北京娛樂信報》轉型地鐵報,各車站內免費發放[參232],版面上增加了“D字號”版(現名“出行地鐵”版[參233]),專門刊登地鐵新聞[參234]。

延長工程1992年6月24日開工。

西站1992年12月12日開始運營,天安門西站四惠東站區間1999年9月28日通車,國家領導人温家寶、賈慶林、俞正聲和市長劉淇出席了通車典禮。

2000年6月28日,西站天安門西站區間通車,“復八線”與工程西段得以連接,北京地鐵一線全線貫通運營[參108]。

1991年票價上漲影響之外,北京地鐵客流量攀升,1995年達到年客流量5.58億人次歷史新高,[參109]但次年票價上漲到2元,年客流量下降4.44億人次。

[參110]2000年票價上漲到3元后,年客流量1999年4.81億人次下降到了4.34億人次。

[參111]
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極大地推動了北京地鐵事業發展。

[參90]同時,於北京處於規劃或建設中地鐵線路達13條之多,繼續沿用原有“一線”、“環線”名稱滿足北京地鐵發展需求,2002年7月24日起,北京地鐵一線、環線更名為北京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2號線[參112],當時於建設收尾階段北京城市鐵路同時更名為北京地鐵13號線。

北京地鐵雖自此文字命名方式數字命名方式轉變,但順義區15號線之外,北京中心城區郊區地鐵線路保留了文字命名,並沿用至今。

隨後北京地鐵開通新線路是城市北部和東部兩條地面及高架線路。

2002年9月28日,連接城市北部半環線13號線西直門回龍觀西半部分開通,2003年1月28日全線貫通運營。

八通線作為1號線通州區延長線,於2003年12月27日開通。

這兩條線是1999年和2000年年底開工。

[參113]
2002年2008年,北京計劃投入638億元建設地鐵。

實現2015年建成總長561公里19條線路目標,北京會投入總計達2000億元資金[參114]。

5號線2007年10月7日通車運營。

這條線路建設始於2000年9月25日[參115]。

5號線開通當天,地鐵票價3元5元降至單一票價2元,且可以換乘任何線路。

低票價使得北京地鐵2007年虧損6億元。

北京市政府通過補貼地鐵運營公司方法填補虧損,鼓勵市民乘坐地鐵,減少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

2007年北京地鐵運載旅客6.55億人次,北京市政府每車次要補貼0.92元[參116]。

新線開時,老線進行更新改造工程。

北京地鐵1號線和2號線各站站廳進行了改造,站廳面積擴大增設自動售檢票系統[參117],同時增設了乘客服務中心,車站導向標誌和衞生間進行了改造。

另一方面,1號線和2號線中斷運營情況下,完成了車輛、信號、通訊、供電、機電、線路系統改造,購買了新列車,縮短了發車間隔。

2號線實現了有人看護下駕駛。

老線改造總投資達84.3億元[參118]。

2008年6月9日,作為改造成果之一,北京地鐵啓動售票系統,人工售出紙質車票停用,取而代之是非接觸式IC卡車票。

乘客只需地鐵出入口自動檢票機上刷一下車票或是“一卡通”完成進出站。

[參90]
2008年7月19日,10號線、8號線(奧運支線)、機場線同時開通試運營迎接8月奧運會[參119]。

於這三條新線開通,8月22日,北京地鐵日客流量創下新高,達到492.2萬人次。

北京地鐵當年客流量增長了75%,達到12億人次[參118]。

2009年9月28日,4號線正式開通,成為繼5號線後第二條南北大動脈[參120]。

這條線路是港鐵公司與北京市政府投資下,於2004年開工。

2010年12月30日,15號線一段(望京東站於2016年12月31日開通)、昌平線、大興線、房山線(大葆台蘇莊段)、莊線(亦莊火車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5條通向郊區新城線路開通試運營,北京地鐵里程一次增加了108千米[參121]。

這幾條線路是2008年11月中國政府宣佈濟刺激計劃後,提前開工造價以地上高架主,郊區線路。

其中興線運營首日起即此前一年開通4號線貫通運營,成為大興及此毗鄰河北片區進城快速通道。

2011年12月31日,8號線二期北段、9號線南段(豐台東大街站於次年10月12日開通[參122])、15號線東段和房山線開通大葆台郭公莊段開通試運營[參123],15號線以外三條線路是緩解北京交通擁堵而提前開通[參124]。

2013年5月5日,10號線二期剩餘段和14號線西段(七裏莊站於次年2月15日開通[參126])通車,北京第二條地鐵環線正式成環運營。

10號線剩餘段開通14號線是北京第一條採用A型列車地鐵線路。

同年12月28日,8號線二期南段剩餘段(鼓樓大街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站因施工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故南鑼鼓巷站本站開通前成為臨時終點站)以及昌平線8號線聯絡線(8號線北延聯絡線)投入試運營[參127]。

2014年12月28日,6號線二期(通運門站開通,北運河東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7號線(垡頭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雙井站於2019年12月28日開通)、14號線東段(高家園站開通,朝陽公園站於2016年12月31日開通)和15號線西段(大屯路東站於次年12月26日開通)開通試運營[參128]。

同日起,北京地鐵廢除使用2元通票計價方法,改為3元起價,出入兩站之間里程數階梯計價方法收取票價,減輕實行2元通票所造成虧損。

2015年12月26日,14號線中段(陶然橋站開通,平樂園站於2017年12月30日開通)和昌平線二期開通試運營[參129]。

2016年12月31日,16號線北段(農大南路站於2017年12月30日開通)開通試運營。

16號線是北京地鐵第一條採用8節編組A型車線路。

2017年12月30日,磁懸浮S1線(石廠金安橋段),燕房線,有軌電車西郊線開通運營。

這三條線路是北京地鐵第一條磁懸浮線路、第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第一條觀光性質有軌電車線路[參130]。

2018年12月30日,6號線西延(金安橋海淀五路居段,蘋果園站於2021年12月31日開通),6號線北運河東站,7號線垡頭站,8號線三期南段和四期(珠市口站瀛海站),8號線南鑼鼓巷站中國美術館站,亦莊線次渠站車站站開通運營。

(其中8號線紅門站開通、6號線蘋果園站於2021年12月31日S1線開通)[參25][參131]。

2019年9月26日,大興機場線開通運營。

大興機場站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參2],使得北京地鐵成為中國內地繼上海地鐵後第二個跨省級行政區提供服務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同年12月28日,7號線東延和八通線南延開通運營(環球度假區站於2021年8月26日開通)。

7號線雙井站開通運營。

30日,13號線清河站開通運營。

2020年4月18日起,1號線蘋果園站蘋果園交通樞紐工程影響進行封站施工,施工期間,1號線列車運行區段變古城站四惠東站[參132]。

同年12月31日,16號線中段(蘇州街站開通;二里溝站於2023年3月18日開通)、房山線北延、有軌電車T1線(觀裏站緩開通)開通運營。

[參7]16號線中段開通使16號線服務覆蓋範圍延伸中心城區,可部分緩解4號線北段壓力。

2021年8月29日,1號線八通線實現貫通運營。

兩線貫通後“八通線”這一名稱繼續保留,四惠站南側島式站台(原屬八通線)及四惠東站北側始發站台(原屬1號線)封閉停用。

上述兩站屬於八通線,八通線隸屬區段變四惠東站(含)環球度假區站。

同年12月31日,8號線剩餘段、11號線(金安橋站首鋼站)、14號線剩餘段、17號線南段(十里河站嘉會湖站)及19號線(北太平莊、裏、太平橋、景風門四站開通)開通運營。

同日,另有6號線及S1線蘋果園站、16號線玉淵潭東門站、機場線北橋站、昌平線清河站四座車站啓。

8號線及14號線剩餘段建成通車結束了兩條線路分段運行窘境;而17號線及19號線兩條城市線開通,縮短了新宮及次渠兩個片區進入中心城區通勤時間,可部分緩解4號線中南段及莊線客流壓力。

2022年7月30日,19號線先期開通北太平莊、裏、太平橋、景風門4座車站開通運營[參133],同日起,北京地鐵計價系統加入復興門-太平橋、廣安門內-牛街兩組車站持卡出站擬換乘[參134],但程票乘車乘客上述兩組車站換乘需要購票。

同年12月31日,16號線南段(木樨地站榆樹莊站,其中麗澤商務區站開通,木樨地站換乘通道緩啓)開通試運營[參135]。

16號線南段開通可以使16號線服務覆蓋範圍延伸豐台火車站及豐沙線、京滬線及豐雙線三條鐵路合圍看丹、榆樹莊片區,可部分緩解9號線客流壓力。

2023年1月18日,房山線9號線實現跨線運營,每週工作日峯時段,房山線有10組列車閻村東站發車,跨線運行9號線國家圖書館站,乘客無需郭公莊站換乘;每週工作日晚峯時段,上述10組列車9號線國家圖書館站發車,跨線運行回房山線閻村東站,乘客無需換乘[參136]。

擔任跨線運營列車配屬房山線,解決房山線車輛基地距離城區,早晚峯結束後列車空放回段,造成運能浪費問題。

延伸閱讀…

【直通車】7月12日(週三)七彩蝶園+漢石橋濕地_北京旅遊年 …

市郊鐵路線路信息

2月4日,昌平線南延(清河小營橋站西土城站,其中朱房北站、薊門橋站開通)開通試運營,將昌平線直接與北京客流量地鐵線路10號線相連接,可大大緩解13號線西段客流壓力。

同時於昌平線南延大部分線路沿學清路及學院路敷設,串聯起多所大學,故有“地下學清路”稱。

[參137]3月18日,6號線、16號線二里溝站開通,實現了東西南北聯通,帶來了換乘客流。

9月23日起,北京地鐵試點峯時段“運快遞”。

[參138]
2012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調整(2007~2016年)》。

新增8號線三期、16號線、機場線,並S1線東段調整6號線西延[參140]。

2019年12月5日,國家發改委批覆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

批覆,《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中22號線(平谷線)和28號線(CBD線)路由進行了變更,並增加了機場線(大興機場線)北延工程、11號線西段(冬奧支線)工程和13號線改造13A、13B兩條線路工程。

[參142][參143]
2022年7月公佈信息,《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包含11個建設項目:1號線支線、7號線三期、11號線二期、15號線二期、17號線二期(支線)、19號線二期(包含南段、北段)、20號線、25號線三期(麗金線)、M101線、S6線(新城聯絡線)、莊線5號線和10號線聯絡線[參144]。

北京地鐵列車大多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客)製造。

長客生產列車佔北京地鐵列車總數比例70%以上[參172][參173]。

1號線(部分列車)、2號線、5號線、6號線[參174]、9號線[參175]、10號線、13號線、14號線(部分列車)[參176]、15號線、16號線(部分列車)、17號線(部分列車)、19號線(部分列車)、燕房線(多數列車)、莊線、機場線、大興機場線(JC 009)採用了長客生產列車[參175],其中1號線部分列車、9號線部分列車和13號線列車長春軌道客車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聯合生產或北京地鐵車輛裝備翻新[參177],機場線列車是和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聯合製造[參177]。

其餘列車中,1號線(部分列車)[參178]、4號線和大興線[參179][參180]、8號線[參180]、14號線(部分列車)[參176]、16號線(部分列車)、17號線(部分列車)、19號線(部分列車)、八通線[參181]、燕房線(YF 016)、昌平線[參182]、大興機場線(多數列車)採用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車輛,其中8號線、昌平線和八通線車輛是北京地鐵車輛裝備聯合生產。

目前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八通線、大興線、昌平線、房山線、莊線6節B型列車編組(八通線和13號線4節編組,現擴編6節編組[參187][參188][參189])。

雖然北京地鐵採用縮小間隔方法提高運力,但是低票價所帶來大客流量之下,6節編組B型車輛內顯十分擁擠[參190],因此後續新建線路中,6號線和7號線採用了8節編組B型車輛[參23][參191],而14號線[參192]受限於北京南站預留條件7節編組B型列車改為採用6節編組A型車輛,是6節B型車輛。

2016年2021年開通線路中,16號線、17號線、19號線[參193]採用8節編組A型車輛。

此外,11號線4節編組A型車,燕房線4節編組B型車,機場線4節編組LB型車[參194]。

大部分列車內設有LED滾動顯示屏和LED指示燈線路圖,可以顯示列車運行前方車站。

少數新款列車和改裝車車門上方配備LCD屏幕,可顯示沿途站點或出入口、衞生間位置信息。

大部分列車配備液晶顯示屏,可轉播電視節目[參195]和顯示部分乘車信息,但各條線路列車顯示內容無統一標準,有價值信息且時發生故障,對乘客而言並[參196]。

北京地鐵現有換乘站80個,其中有8個三線換乘站[注21],其餘雙線換乘站[參197]。

北京地鐵早期線路之間換乘問題是人詬病地方。

相比於廣州地鐵、港鐵及台北捷運月台一側到另一側轉車跨月台換乘模式,北京地鐵乘客換乘距離,早期線路之間換乘距離有128米[參198]。

1號線2號線換乘的復興門和建國門兩站,1號線轉2號線需步行換乘通道。

2號線轉13號線兩站是換乘不便,一度要步行15分鐘[參199]。

西直門站,乘客需要出站才可以換乘。

不過2008年6月9日,西直門站200米換乘廊啓後,需要出站換乘[參200];2011年2、4號線地下部分修建了一條13號線2號線、4號線換乘通道,長約170米,換乘距離縮短[參201]。

一些其他換乘距離或換乘條件車站如東直門站計劃進行改造[參198]。

2007年起,北京地鐵開通線路中,換乘問題得到重視,較以往改善,東單和崇文門兩站換乘通道內增設了自動步道[注22],其他車站設置了換乘樓、扶梯,改善了換乘條件[參202]。

於北京地鐵線路多十字交叉,許多換乘站適合修建站台換乘(即跨月台轉車)。

然而線路設計中,出現了若干站台換乘形式,例如開通9號線和房山線郭公莊站(同層同站台換乘)、燕房線和房山線閻村東站(同層同站台換乘)、4號線和9號線國家圖書館站(同層同站台換乘)、8號線昌平線朱辛莊站(同層同站台換乘)、6號線8號線南鑼鼓巷站(疊落式站台換乘[參203]),以及7號線和9號線北京西站(同層同站台換乘)[參204]。

無法建設同站台換乘車站,儘量改善換乘條件,力爭所有線路之間換乘站,換乘距離超過100米[參205]。

現在北京地鐵換乘條件車站有9號線10號線六里橋站、5號線10號線惠新西街南口站、9號線14號線七裏莊站、10號線14號線西局站。

目前線路之間換乘距離63米,老線相比縮短了一半[參198]。

霍營站、北京西站、北京站車站,乘客可出站換乘北京市郊鐵路[參206][參207];而榮昌東街站可換乘北京亦莊新城現代有軌電車T1線[參208]。

地鐵開始建設時,自動扶梯設置,各國政要及國內外遊客參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地鐵1號線軍事博物館站東北側出站口設有一台自動扶梯[參209]。

近年,新線開通,大多數出入口設置了自動扶梯。

今後,北京地鐵主要車站,設置上行乃至上下行自動扶梯[參210]。

北京地鐵開始建設時,沒有考慮殘障人士乘坐需要。

13號線、八通線開始,開始設置站台站廳層之間無障礙垂直電梯和輪椅升降機,並於5號線開通後,老線配備了輪椅爬樓車[參211]。

新線建設,開始站廳層到地面設置垂直電梯[參212]。

自5號線開始,北京地鐵新線車站內有裝飾,增強了車站美感[參213]。

8號線各個車站裝飾華麗:如北土城站青花瓷設計[參214]、森林公園南門站森林設計[參215]。

2020年5月,北京地鐵開始試點導向標識設計風格。

風格啓前,導向標識圓角矩形標明換乘線路,部分標識中存在字體、顏色、形狀混用問題。

風格採用大色塊標明換乘線路,增大了標識面積和字號,增加了信息密度,整體統一、和明確。

然而於新版導向設計於飽受詬病(如吐槽樣式過,JR導向標識過於相似而失去了北京地鐵特色),機場線和13號線全線,以及2號線東直門站(13號線和機場線換乘)和北京站換了新版設計後[參216],北京地鐵終止了新版導向標識。

此後開通車站及線路中均沿用版導標識設計而非新版標識設計。

不過2022年,北京地鐵恢復導標識試點,並於三分公司運營8號線北土城站、鼓樓大街站、南鑼鼓巷站恢復了新版導向標識換[參217],但於北京地鐵各運營公司以及設計公司統一導向標識風格意見,導致目前新版導向標識風格過於以及出現風格混用現象(如二分公司運營11號線、京港地鐵運營17號線和監管公司運營19號線導向標識保留版標識時混用了新版標識分割線)。

北京市2006年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通則》規定,地鐵、公交站名中地名專名和通名全部採用寫漢語拼音,如南禮士路譯寫為NANLISHILU;但場館名稱作為站名時英語翻譯,如軍事博物館譯寫Military Museum,八角遊樂園譯寫BAJIAO Amusement Park[參218]。

2017年12月實施國家標準《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則要求,軌道交通和公共汽車站點名稱用作地名時,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應符合中國語言文字和地名管理法律法規規定[參219]。

自2018年12月以來,北京地鐵開始投入運營車站英語站名格式進行修改,2022年底後變過五版。

2018年12月,6號線西段(金安橋海淀五路居)、8號線南段(珠市口瀛海)開通。

與此同時,北京地鐵6號線沿線以及8號線南段使用新版譯寫規則。

2018版譯寫規則中,每個詞首字母寫,其他字母寫;同時英語發音習慣,地名中部分通名採用分寫形式[參219](如南鑼鼓巷Nan Luogu Xiang、西黃村Xihuang Cun);而站名末尾方位詞改為漢語拼音轉寫、括號附註英語翻譯形式,如白石橋南Baishi Qiao Nan (S),車公莊西Chegong Zhuang Xi (W)[參218]。

2019年12月,7號線和八通線東延段開通,北京地鐵實行了第二個修改版本,並應用於7號線和八通線全線。

2018版本是,2019年12月發佈線路圖中,7號線和八通線所有車站使用了版本英語站名;部分與八通線換乘線路如1號線,其部分全線線路圖中更改了八通線換乘車站英語站名。

2019版中,分寫規則為除少數情況下,全部採用分寫,並保留首字母寫形式(如莊户Hei Zhuang Hu、樓金Gao Lou Jin,但廣渠門外Guangqu Men Wai[參220])。

20世紀90年代,環線地鐵(2號線)站台開設百萬莊園漢堡商亭,銷售漢堡包、牛奶食品[參224]。

2002年5月1日,2號線14個車站站台上開設物美便利店[參225]。

然而2003年起,北京地鐵站內書報攤以及站台上快餐屋撤出,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台、站廳、疏散通道內禁止設置商業攤點[參226],物美北京地鐵內便利店撤出,但此後其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商業設施擴展[參227]。

2016年,華潤萬家、全家便利店有意北京地鐵車站內開設便利店[參228],但這一計劃後來擱置。

2018年以來地鐵公司乘客意度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超七成乘客地鐵站內增加便民服務設施、完善服務需求,各種飲品、即食食品以及餐食存在程度需求[參224]。

2020年12月,“地鐵站點佈設130處便民服務設施”列為北京市2021年31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參229],2021年2月1日發佈《北京市2021年辦民生實事項目分工方案》該項目完成時限定2021年12月底前[參230]。

2021年7月25日,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選取5號線和平里北街、6號線青年路、7號線菜市口站三處車站開展便利店試點,並計劃試點效果,公開招標方式多車站開設便利店[參231]。

同年12月,北京地鐵開始規模地開設便利店,部分車站開放2間店鋪。

2007年11月27日,《北京娛樂信報》轉型地鐵報,各車站內免費發放[參232],版面上增加了“D字號”版(現名“出行地鐵”版[參233]),專門刊登地鐵新聞[參234]。

延伸閱讀…

3招應對北京交通最擁堵9月將有5個重點日

北京早晚高峯公交地鐵高速路況微直播

2010年1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下發通知,禁止地鐵站內《北京娛樂信報》外所有報紙銷售,原有報刊銷售點撤下。

此舉引發了《新京報》、《京華時報》媒體反應。

1月21日,地鐵公司宣佈《信報》發放點移至站外,事件告一段落[參235]。

5月12日,北京地鐵5號線、10號線、4號線19座車站站廳內試點開設報刊發售點,銷售60餘種報刊,並恢復信報這些車站內發放。

,禁報令正式解除[參236]。

2014年後,隨着手機取代傳統報紙閲讀,北京地鐵車站內報紙銷售開始下滑,原車站內報刊發售點開始關閉。

2018年1月1日,《北京娛樂信報》休刊。

自此,刊物發放和銷售徹底北京地鐵淡出。

1969年8月,北京地鐵領導小組會議決定臨時運營地鐵工程局負責,9月,北京鐵路局地下鐵道運營處(北京市地鐵總公司前身)正式成立,但接管運營,運營地鐵工程局管理。

1969年11月地鐵工程試運營階段引發大火後,鐵道兵12師接管了北京地鐵,並1970年4月15日成立了鐵道兵北京地下鐵道運營管理處[參89]。

1976年2月6日,運營處正式劃歸北京市交通局,從此結束軍方管理,3月31日,北京市地下鐵道運營管理批准建立,隸屬於北京市交通局;同年5月22日更名為“北京市地下鐵道管理處”。

1981年,北京市取消了公共交通局並成立了北京市公交總公司,4月20日,北京市地鐵運營處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地下鐵道公司,歸北京市公交總公司領導[參246]。

1984年5月10日,地鐵公司從北京市公交總公司中劃分出來,改為市屬局級公司,市政管理委員會領導[參248]。

2003年下半年,北京地鐵運營責任公司變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市國資委出資設立國有獨資公司[參249]。

2004年11月2日,京投公司正式將北京地鐵1、2號線運營資產委託地鐵公司運營、管理[參247]。

2009年6月15日,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二、三、四分公司成立,四個分公司分管線路[參250]。

2009年9月28日通車地鐵4號線引入了北京首家公私合營地鐵運營商——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參11]。

2017年5月31日,北京京城地鐵有限公司正式收購機場線經營收益權,期30年,成為機場線運營商;2018年7月,機場線開通十週年時,京城地鐵正式接替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四分公司,接管機場線運營。

而2017年12月30日開通燕房線和西郊線引入了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公交有軌電車有限公司,,北京地鐵共有5家運營商參地鐵運營。

北京地鐵各條運營線路採用普通話和英語作為播報乘客信息提示語言。

但於運營商及歷史時期,各條線路採用廣播格式及播音員各不相同。

2008年之前,各條運營線路廣播錄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或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播音員參與錄製,播報前方到站外,會播報首末車時間信息。

於北京地鐵早期北京鐵路局管理,各條線路廣播格式因此與北京鐵路局擔當旅客列車相似,播報前方到站所用廣播詞“列車運行前方是XX站”沿用2020年底分替換。

2008年8月,為迎接北京奧運,北京地鐵運營公司當時通車所有線路(機場線除外)車內播音全部錄製,黃華擔任普通話播音播音員[參252],英語播音一佚名外籍人士錄製。

但站廳、站台區域廣播提示錄製,部分廣播錄音存在有普通話語音情況。

2009年9月通車運營4號線引入了京港地鐵作為運營商,作為港鐵控股公司,4號線採用了港鐵播音員王欣(普通話)[參253]和陳茹茵(英語)[參254]。

京港地鐵公司製作廣播錄音時,決定港鐵採用播報格式上北京實際情況做出部分修改,刪去了港鐵關門時“請靠近車門”語音提示,並到站開門時港鐵“叮咚”提示音變為播報中英雙語站名。

此後通車投入運營大興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使用了4號線播音員及播音格式。

2010年12月末,房山線、昌平線、15號線及莊線通車,並北京地鐵運營公司負責運營,但這四條線路並繼續沿用黃華提供播音錄音。

隨後於既有線路添加換乘、運營區段延長原因,投入運營線路採用其他播音提供商提供語音錄音。

2019年,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廣播錄音錄製工作外包數家播音提供商,如如深圳九洲、廣東百靈鳥。

其中,深圳九洲是北京公交有軌電車有限公司採用播音提供商,並應用西郊線和T1線兩條有軌電車線路上。

  2021年7月18日凌晨上午,降水主要集中於北京西部海淀區、昌平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地,部分地區出現積水、山體塌方、落石次生災害,因積水,石景山區地鐵金安橋站封閉。

受暴雨天氣影響,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普降大暴雨,引發洪災。

截至18日,已有12座橋樑及部份山體坍塌,3500多米道路受損。

()  7月12日,北京暴雨“逼停”市郊鐵路懷密線S503列車。

受降雨影響,7月12日鐵路部門京通線、懷聯線採取臨時封閉措施。

下午4,北京市郊鐵路懷密線S503列車中途停車,滯留時間接近9時。

直至7月13日凌晨1時左右,該趟列車返回北京北站方向。

()  “如果車主車停路邊、車庫裏被淹,買了車損險能得到賠付。

”車輛涉水有關保險主要有兩種,車損險和涉水險。

其中,車損險作為“全險”一部分,其賠付範圍包括汽車行駛過程中及一切災害造成損失。

2016年上半年投保涉水5個省是廣東、北京、福建、海南、河北【詳細】  2016年7月,北京遇“7•21”式大暴雨  2016年7月19日凌晨,北京出現入汛以來降雨,導致北京城區多路段積水,道路塌陷,交通受阻。

7月20日,北京一日內暴雨預警級連升兩級。

截至發稿,北京市全市雨量監測站184.8毫米,降雨量地區超419.4毫米,雨強56.8毫米每時。

此次降雨持續時間及總降水量超過“7•21”大暴雨。

【詳細】  近50多年來,北京發生7.21暴雨級別或端的降水事件共5次,發生太平洋年代際濤動(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簡稱PDO)負位。

50年、100年一遇來形容極端天氣,好像不合適了,相關學者分析,PDO負位期間,類似7.21暴雨極端天氣事件迴歸期8年,最短可達5年,即華北發生類7.21暴雨事件概率可達5年一遇;而PDO正位,此類端事件概率減小,40年一遇。

【詳細】  2015年4月初,湖南長沙受陣雨影響,城區多地出現內澇,道路積水。

  5月,暴雨肆虐南方,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省份受災,多地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其中廣西桂林市市區及附近縣區普降暴雨,導致桂林多地道路塌方、市區道路內澇及農田被淹。

  6月,上海遭遇暴雨天氣,城市內澇導致部分地區、道路積水,城市成“汪洋”。

7月,貴州地區強降雨,銅仁市松桃縣4鄉鎮出現特大暴雨,致使縣城內澇。

  城市內澇情況普遍並且,折射中國城市排水能力。

  2014年11月3日,住建部發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指南》,提出建設城市雨水吸收和釋放系統,避免時間內大量雨水聚集帶來內澇問題。

其後,海綿城市深圳、北京、上海、烏魯木齊地有多處試點。

2015年4月2日,再有鎮江、南寧16個城市入選2015年海綿城市試點城市。

【詳細】  預案,防汛實行責任制,各相關防汛指揮部汛期24時值班,確保通信。

汛情預警包括暴雨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洪水預警,低到高劃分為、、、四個級別,並採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加以表示。

預警信息、、病、殘、孕人羣以及學校場和警報盲區應採取有性公告方式。

(來源:北京日報)  2014年7月16日,“7·21”災害中受災佛子莊鄉村民代表前來看房。

北京建工三建承建房山區山區人口遷移定向安置房工程,是房山區佛子莊鄉村民今後安居家園。

該工程全部完成分户驗收,孔祥安村民代表受項目部邀請提前房。

  於房山區多面環山、地勢,有眾多河道穿過,考慮到這種情況,房山區山區人口遷移集中定向安置房項目選擇地勢、排水位置進行建設。

同時,施工過程中,項目部佈下了層層防線,確保工程“滴水不漏”。

(來源:北京日報)  一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到如此不堪一擊:二環路主幹道可以成為私家車主溺亡地;外來人口賴蝸居地下室會變成埋葬生命墓穴;昔日京郊旅遊勝地一夜之間滿目瘡痍。

  記住那一個個活生生死難者,記住這場災害,義不僅於緬懷,關鍵是,我們需要災難記憶中獲取前進方向,而不是下一次災難來臨時候手足失措、茫然。

  災鑑,後勇,我們需要從死亡中鼓起生活勇氣,而不是烏雲凌空感到大水臨驚悸。

  若干年後,人們再回顧這次災害,會只看到冷冰冰數字。

任何災難生命承受,是一個生命,加一個生命,一個生命……而且,每個生命只有一次。

【詳細】  2012年7月22日下午,北京市舉行7·21降雨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此次強降雨導致受災情況。

  (一)基礎設施造成影響。

全市主要積水道路63處,積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處;路面塌方31處;3處在建地鐵基坑進水;軌道7號線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條運行地鐵線路12個站口因漏雨或進水臨時封閉,機場線東直門T3航站樓段停運;1條110千伏站水淹停運,25條10千伏架空線路發生永久性故障。

  (二)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全市轉移羣眾56933人,其中房山區轉移20990人。

發生2起泥石流災害:房山區霞雲嶺鄉莊户魚骨寺泥石流災害,造成1人失蹤,1人受傷;房山區河北鎮鳥語林景區泥石流,造成人員傷亡。

平房漏雨1105間次,樓房漏雨191棟,雨水進屋736間,積水496處,地下室倒灌70處,補苫加固房屋649間,疏通排水141處。

水利、農業、林業其他災害進一步統計、彙總之中。

【詳細】  任何一個城市可能遭遇暴雨。

雨災發生時,城市排水系統基礎防線。

顯然,北京這條防線7月21日晚間淪陷了。

  國際慣例是城市管理者通過災難預警、應急、救援環節,力求大暴雨下免除人禍。

是,上述環節上,北京此次表現並出色。

  氣象部門認為暴雨,北京絕大多數公眾沒有這種認知。

事實是,沒有幾個普通公眾知道黃色、橙色預警意味着什麼,此其一;其二是氣象部門沒有這些預警信息傳達多數公眾。

  羸弱北京排水系統,失陷於特大暴雨。

北京市城區暴雨應急,自此陷入動。

  傍晚6點半後,眾多預料到積水點出現。

例如,廣渠門立交橋下2011年暴雨未積水,此次積水了;位於豐台區和房山區交界京港澳事故點過去未有積水事故,此次發生了。

預料地方出現。

  種種跡象顯示,“7•21”暴雨災害可能達紅色汛情預警標準,或達到氣象部門暴雨紅色預警標準。

當日,相關部門預警止於橙色。

  新版預案,橙色汛情預警紅色汛情警響應級大不相同。

紅色汛情預警發佈,表示情形“”,需要接近級應急響應,類似“全體總動員”模式。

【詳細】  北京市氣象台台喬林表示,於大氣狀況十分複雜,天氣預報無法做到百分百精準。

  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曲曉波表示,該局19日發出暴雨預報,這個預報“是一個‘’判斷”,“依靠是監測手段和歷史記錄”。

“但是至於下怎樣暴雨,是一個‘複雜’判斷。

‘複雜’判斷需要專家組會商。

”曲曉波強調,現有技術和經驗不能大暴雨做預測。

【詳細】  北京市氣象台台喬林表示,如果通過短信發送預警信息,“可能要幾個時、十幾個時才能全部發送完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