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 | 何應欽(1890-1987) |
---|---|
何應欽沒有嫡系子孫,他和夫人雖然恩愛,卻一生無子,在當時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的觀念下,他們夫妻倆承受的壓力其實很大。 | 1987年台灣去世。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政協主席團主席等職務。 |
何應欽是貴州興義人,祖籍江西臨川;在五名兄弟中排行第三。他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七歲入讀鄉塾,十歲就讀於本鄉初等小學,十三歲入縣立高等小學;1901年,他以考選第一名,保送入省會貴陽陸軍小學。 | 何應欽出生於貴州興義泥盪村,原名何敬之,祖籍江西金谿。 |
1909年春,獲保送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同期有谷正倫等人;是年秋,陸軍部尚書鐵良考選留日學生20人,何與谷正倫一同被錄取,東渡日本,進東京振武學校第十一期,並加入同盟會。1911年,武昌軍興,何與振武學校同學返國參加辛亥革命,任滬軍都督府(都督陳英士)訓練科一等科員,旋奉派任江蘇陸軍第七師第一旅第三團連長,後升營長。 | 1916年,何應欽被任命為黔軍第五團團長,率部出貴州討伐長江上游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吳光新;12月,大敗吳軍於黃角椏,迫使吳光新退出重慶。討伐劉存厚戰役後,王文華擴編黔軍為五個混成旅,何旋即擔任了黔軍第五混成旅旅長,率部駐防湖南、貴州邊境。 |
1912年,何返日本繼續學業;先入振武學校,繼到日本陸軍在宇都宮的步兵第59聯隊(日語:歩兵第59連隊)實習。1913年秋,何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八期步科。 | 隨後擔任貴州警務處處長。1919年,何仿照意大利王國建國英雄馬志尼「少年意大利」之組織,創設「少年貴州會」,自任會長,成為國民黨在貴州之外圍組織,並很快在全省八十一縣成立分支會,創辦機關刊物《少年貴州日報》。 |
1916年畢業後,回國後,經上海返貴州。 | 何為王文華團結省內外進步分子建立新黨,與劉顯世領導之舊派——進步系對立,奪取貴州政權,奠定良好基礎,故深得王文華信賴。 |
何到滬軍都督府都督陳英士那裡做了一名軍務處的科員。 | 何為了使新派力量成為貴州政治上的重心,便聯合貴州省立法政學校校長彭克荷等人,主張建設民主新貴州。與此同時,何還擔任了貴州省立法政學校的軍事體育教師。 |
1916年,何到貴州講武學校,出任校長兼黔軍援川支隊參謀長。 | 1920年,王文華為避免指揮部下推翻自己母舅劉顯世嫌疑,在上海暫住,期間被刺客所殺。盧燾代理黔軍總司令,何兼代參謀長。 |
是年7月,何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兼黔軍第五團團長。 | 王文華死後,貴州局面陷於羣龍無首狀態;何企圖與妻兄王伯羣重建貴州政權,但此時谷正倫乘機謀奪省政,兵發貴陽,限令何即日離開貴州。何被迫交出兵權,自率一連前往昆明,投奔雲南督軍顧品珍。 |
12月,大敗吳軍於黃角椏,迫使吳光新退出重慶。 | 1921年冬,貴州省政局完全陷入混亂,何認為在此地不會有作為,便同其參謀鄭仲堅、軍需李紹陽離開貴州,出走昆明。 |
討伐劉存厚戰役後,王文華擴編黔軍為五個混成旅,何旋即擔任了黔軍第五混成旅旅長,率部駐防湖南、貴州邊境。 | 何到達昆明後,下榻省府招待所於園。1922年,何為貴州守舊派劉敦吾買兇手殺傷,他身中兩槍,傷肺部,入昆明醫院得到一位法國醫生治療。何遭到仇家暗算,險些喪命。身體康復後,滇黔聯軍總司令唐繼堯又慫恿他回貴州,他沒有同意。而後他又顧慮到久留昆明會遭人猜忌,便匆匆走滇越鐵路經海防去往上海。 |
1919年,何仿照意大利王國建國英雄馬志尼「少年意大利」之組織,創設「少年貴州會」,自任會長,成為國民黨在貴州之外圍組織,並很快在全省八十一縣成立分支會,創辦機關刊物《少年貴州日報》。 | 1924年,孫中山建立黃埔軍官學校,蔣介石任校長;何託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王柏齡介紹至廣州謁見蔣。同月,被孫任命為大本營參謀處軍事參議,協助籌建軍校。陸軍軍官學校行政分為政治部、教練部、教授部等。教授部主任王柏齡、副主任葉劍英,教官何、錢大鈞、劉峙、顧祝同等。何被孫任為黃埔軍校總軍事教官、教育長,戰術長官,後改任總教官。後黃埔軍由軍校第二、三期學生2000餘人和以軍校第一期畢業生為骨幹編成黃埔校軍教導團,共有兩團,第一教導團團長何、第二教導團團長王柏齡,兩團共有士卒3000餘人,參加兩次東徵討伐陳炯明。 |
何為了使新派力量成為貴州政治上的重心,便聯合貴州省立法政學校校長彭克荷等人,主張建設民主新貴州。與此同時,何還擔任了貴州省立法政學校的軍事體育教師。 | 1925年2月,大元帥府成立國民革命軍東徵聯軍,蔣任司令兼任兩團總教官;何率教導第一團學生軍擔任攻擊淡水城主力軍,在棉湖取得勝利。 |
1920年,王文華為避免指揮部下推翻自己母舅劉顯世嫌疑,在上海暫住,期間被刺客所殺。盧燾代理黔軍總司令,何兼代參謀長。 | 何又擊敗陳炯明,佔領潮州、汕頭。5月,駐粵滇軍總司令楊希閔、桂軍總司令劉震寰驅兵叛亂,企圖推翻革命政府。何已是國民革命軍第一旅旅長,秘密將部隊撤離東江,集結於廣州附近。5月12日,密切協同粵軍將叛亂滇軍全部肅清,使革命政權轉危為安。 |
王文華死後,貴州局面陷於羣龍無首狀態;何企圖與妻兄王伯羣重建貴州政權,但此時谷正倫乘機謀奪省政,兵發貴陽,限令何即日離開貴州。何被迫交出兵權,自率一連前往昆明,投奔雲南督軍顧品珍。 | 平定劉、楊叛亂後,國民政府把駐在廣東軍隊一律改稱革命軍。 |
1921年冬,貴州省政局完全陷入混亂,何認為在此地不會有作為,便同其參謀鄭仲堅、軍需李紹陽離開貴州,出走昆明。 | 黃埔軍改為第一軍(北伐開始前,黃埔軍校學生畢業三期,共3300餘人,以此為骨幹,擴編成軍,初有兩教導團,第一次東徵後擴編為3個團,敉平楊、劉後擴編為3個師,何為第一師長,王懋功為第二師長,錢大鈞為教導師長)。東徵結束後,何任潮汕善後督辦,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校校長、惠潮梅綏靖委員,代表蔣掌握軍、政大權。何整訓部隊,準備北伐。 |
何應欽子女
何應欽將軍一生共有四子二女,分別為:
子女姓名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事蹟 |
---|---|---|---|
何世禮 | 1912年 | 2007年 | 國軍將領 |
何世忠 | 1914年 | 2012年 | 國軍空軍司令 |
何志浩 | 1917年 | 1996年 | 國民黨中央委員 |
何志正 | 1921年 | 2007年 | 國軍陸軍司令 |
何麗珠 | 1919年 | 出生年不詳 | 曾為台北市議員 |
何麗鳳 | 1923年 | 出生年不詳 | 曾為台北市議員,何志正之妻 |
何世禮


何世禮號子明,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曾任陸軍裝甲兵司令、國防部常務次長等職,1954年退役後從事實業。
何世忠
何世忠號子忠,畢業於幼年航空學校,曾任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等職,1982年退役後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何志浩
何志浩號子元,畢業於黃埔軍校,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考試院副院長等職。
何志正
何志正號子敬,畢業於陸軍軍官學校,曾任陸軍司令、國防部常務次長等職,1975年退役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何麗珠
何麗珠曾任台北市議員,是何應欽家族中唯一從政的女性。
何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