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伍不是五,而是五寫數字,寫數字主要存在於財務領域,於金額或者物品數量計數,防止篡改,基本不用於其他場合。以下是列出漢字數字和寫數字:
麻將中用伍萬,不用五萬,主要還是習慣用法,或者我猜想,是猜想,是愛摸牌玩家,以免五三。
伍姓是一個中文姓氏,《百家姓》中排第89位。中國大陸,伍姓佔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佈廣泛,但以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和廣東姓。
關於漢族伍姓起源,有幾個説法。《姓纂》一書,「楚大夫伍參生舉,舉生,奢生、員,員字子胥,奔吳,其子王孫氏,奔齊」。伍參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説是楚王同宗羋姓,楚莊王寵臣。伍參孫子是伍奢,而伍奢一個兒子,軍事謀略家伍子胥。
黃帝法,數有十等。及其,乃有三焉。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壤、溝、澗、、載」。三等者,謂「上、中、下」。其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中數者,萬萬變。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上數者,數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
而成書於清朝《姓氏考略》伍姓源頭追溯到古老黃帝時代。書中説到「羋姓,黃帝臣有伍胥,見《玄女兵法》,伍氏始,望出安定、武陵」。此一説法,伍姓出自羋姓(楚國王族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載,黃帝部落首領時,其下有一個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始祖。伍氏何得姓,史書上明確交代。「伍胥」古書中多伍子胥,「黃帝臣有伍胥説」係野史虛構人物。
中文數字,是中文使用數字系統,分為大寫和寫,阿拉伯數字傳入前使用。現時計算中使用。東亞地區書寫法律文件、銀行單據(如支票)時會使用中文數字(是寫),筆劃繁複,能避免竄改作假。
中文數字寫、寫,寫、寫中文數字及對應阿拉伯數字為:
中華民國行政院訂有《公文書橫式書寫數字使用原則》,規定各公家機關公文書數字使用[2]。
中文有九個字代表「一」「九」,另有其他數字代表「十」、「百」、「千」數。
690年,武則天頒布了天文字,其中一字「〇」,當時「星」,現在用作數字「零」同義字[3]。
七世紀古印度婆羅摩笈多是第一個提出有關0計算規則數學家。瞿曇悉達於718年印度數字〇引入中國,以此來代替算籌[4][5]。
《孫子算經》、《五經算術》、《數術記遺》,萬數字,中國傳統使用「億、兆、京、垓、秭、壤、溝、澗、、載」十字來分。但此十字只是表示數之間大略關係,指出數量級。古,這十等共有四組系統:上數、中數、下數、萬進。
其中「三」數目字「三」。古人看來,凡事不過三,因此「三」表示多數、多次。如《詩魏風·碩鼠》:「三歲貫汝,我肯顧。」如成語中「三思而行、三人市虎、三盈三虛、三令五申」,其中」三「虛指,表示多數、多次意思。
凡大數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壤,萬萬壤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萬萬曰載。
度量衡,單位以上曰: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載、極、恆河沙、阿僧秪、那他、不可思議、無量數。
億以上,有十進者,如十萬曰億,十億曰兆類;有萬進者,如萬萬曰億,萬億曰兆類;有自乘數進者,如萬萬曰億,億億曰兆類。今中數。
《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引《風俗》曰:「十十謂百,十百謂千,十千謂萬,十萬謂億,十億謂兆,十兆謂經,謂垓,十垓謂補,十補謂選,十選謂載,十載謂。」《中國算學史》:「敦煌石室算經一卷並序內『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等而上之,曰垓……曰,並稱為孫子數。」但實際上,《孫子算經》捲上「載」為止,沒有「極」,且遞進等差。
中國大陸繼承了古代「萬進數」中「萬」、「億」,而1012稱為「萬億」[10],類推,1016應為「億億」,1020應為「萬億億」。出版物中,於辨識,阿拉伯數字和「十」、「百」、「千」、「萬」、「億」組合來表述大數,例如「GDP超過100萬億元」、「耗資4.6千萬元」、「出貨量2.3億部」、「60萬億億噸地球」[11]。
在台灣,「萬」、「億」以上,「兆」表示1012。這裡「兆」代表值跟古代中文中「萬進數」系統。
中國使用國際位制詞頭,代表106詞頭mega(M)應成「兆」[12][13]。《新華字典》中,「兆」定義是「①百萬;②古代指萬億」。[14],但表示數字時使用「兆」而使用「百萬」,「兆」只和國際單位詞頭混用(兆赫、兆歐),有一些國際單位使用「兆」稱呼(如百萬像素稱為「兆像素」)。雖然中國官方表示1012數多數情況下為避免與代表106詞頭mega(M)「兆」混淆,使用「萬億」來表示(新聞聯播、GDP數值),但有例外,日本動畫《工作細胞》引進國家級電視台CCTV6放送時,第一集開頭普通話配音使用「37兆2千億個各種各樣細胞」而不是「37萬2千億顆各種各樣細胞」[15]。
簡言之,「兆」中國代表國際數級詞頭mega(M)106,但多數情況下作為國際單位詞頭使用,中國民間有延續使用萬進法「兆」作為1012;在台灣是1012,可以當作單位字頭。
漢語原沒有於載、極(1048)數詞。印度佛教有一些表示大數詞,這些數詞佛教傳播而譯漢語,但佛教外少用。「極」以上有恆河沙(1052)、阿僧祇(1056)、那他(1060)、不可思議(1064)、無量大數(1068)、大數(1072)。
這是説,一是整數,是萬事萬物量。《説文解字》釋為:「一,惟始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故《老子》曰:「昔得者,天得,地得一寧,侯王得天下」。《管子·形勢》:「異趣而同歸,古今一。」所有事物合起來是一個整體,「九九歸一」。「一」是抽象意義上。因此,「一」引申歸一,整體義。如《禮記·雜記下》一國之人皆若狂。
延伸閱讀…
「一」是整數,因而有數量小、少許意思,如《莊子·徐無鬼》:「一聞人過,忘。」其中作「許」講。由此引申指動作、兩種狀況接續如「歇一歇走、一到春天颳風。
「一」寫「壹」。「壹」字「壺吉聲」,本義專一不二,源自一壺水,音同義而假借為「一」寫。《通俗編·數目》曰:「今官府文書,記數,取聲同而點畫多者改用。於是壹貳叁肆之類,本非數,藉以,貴其不可改換奸耳。
「二er」,這是一個象形字。古文字中」,乃是兩根手指伸出,即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出,手掌背他人時象形描述。從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上短下長,兩橫構形。
「二」本義數目字二,即兩個。如成語典故中「二桃殺三士、不二法門」。引申為第二,表示次一級意思,如「二年級、二等貨」;引申表示兩樣、兩類,如「言無二價、二者必居其一」。
《西遊記》中有一段故事,講是唐太宗李世民病危,奄奄一息,大臣魏徴得知他魂魄到陰間,託間友判官崔珏設法營救。當崔判官翻閲生死簿時,見到唐太宗死期是貞觀一十三年時,大吃一驚,如不設法竄改,李世民魂回不了陽間。他急中生智,」一十三「年「一」上添加二畫。後來閻王見生死簿上唐太宗名下有二十年陽壽,讓李世民返本還陽了。
故事包含一個道理:寫數目字竄改。彌補這一缺陷,西漢開始流行寫數目,到唐代武則天執政時,官方正式規定,「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序數十寫數字,後人稱「會計體」。
「二」寫「貳」。現代漢語中,「貳」用為「二」寫外,還表示,如「貳臣」即指時代前朝官員投降新朝了官人。「二」與「兩」表示數目時意義,但用法「兩」除用百、千、萬、億前,表示數目「二」以外,量詞前,主要指成雙配對事物,如「兩個黃鸝鳴翠柳」,則表示數目字。
「三」本義數目字三。如《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成語典故中有「三顧茅廬、三綱五常、三榜定案、三人行有我師」。
其中「三」數目字「三」。古人看來,凡事不過三,因此「三」表示多數、多次。如《詩魏風·碩鼠》:「三歲貫汝,我肯顧。」如成語中「三思而行、三人市虎、三盈三虛、三令五申」,其中」三「虛指,表示多數、多次意思。
延伸閱讀…
「三」字豎寫後,成為漢字中三撒符號「彡」,仍表示虛數多次、多數。如「顏、修、尨、彪、杉、衫、彩、髟」,其中斜寫三撤表示許多。
「三」寫「叁」,這是古文中「參」字下部三撇拉平後,再造孳乳字,含有成雙成事物中攙雜加一意思。
「四si」,介於三和五之間整數。甲骨文作「亖」,大拇指握屈掌心,其餘四指並出,橫立胸前構形物象本源。春秋時期,金文「四」字,起爐灶:改為五指捲曲,大拇指藏於四指之內,拳頭伸出面他人時圖象「四」。這説,方框拳頭外部輪廓,中間兩豎為中指和無名指。金文中另一款「四」字,框內下部橫曲線四指關節寫意表述。小篆和楷書「四」字,秉承金文,構形上沒有什麼變化。
「五wu」,是一個象形字。甲、金文字中「五」字,源自手掌,面向他人時的一隻手掌。五指畫過於,手掌描繪與古文字中手、有字混淆。因此,有些早熟殷商先民,手掌作「五」上下邊框,上部四指和掌心分割兩半,且以交叉「×」表示。即上部三角表示四指,下部三角為掌心和大拇指,上下相合即為右手手背整體出示。「五」源自手掌整體軌廓描述。
甲骨文中另一款五,中間有多出,這個繁化「五」字,可能是中指描寫,可能是表示伸出義。小篆「五」字秉承金文,形體,稱中有變化,左邊斜豎變曲線下延。楷書隸變過程中,這條曲線演變「橫折豎」,這今日「五」。
「五」本義數目字五。成語典故中有「五內俱焚、五世其昌、五體投地、五十步笑百步」。其中「五」表示數字五。
「五」寫「伍」,但「伍」本義是一個表示團體量詞,即五人組成集體,特指古代一
種兵民組織。如晁錯《募民徙塞下疏》:「使五家伍,伍有長。」「伍」用作五寫,乃是音同義
假借。
「五」字是一個造字構件,如上述「伍」外,「吾、捂、梧、語、唔、牾、鼯、悟
晤、焐、痦、寤」字,「五」其字根。
「六liu」,數詞,五加一和。甲、金文中「六」字來手勢語言。如圖所示,這是伸直拇指和小指,捲曲其餘三指,手臂向下所表示出的手語。「六」乃是這一手語作出象形描繪:上部三角形「∧」表示手腕和手背,下部兩撇表示分頭伸出拇指和小指。
」百bai」,這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百「為「」字加畫衍生字,並「」字讀音。「」字物象取源,來自大拇指指甲蓋。上古先民風餐露宿,十指黧黑、甲縫垢生,指甲蓋白色十分,像黑人牙齒顯明。因而,古人指甲蓋圖形表示「」意思。
第一部分一、篆書概念及形態特徵關於「篆」意思,東漢許慎《説文解字》説:「篆,引書」;唐張懷璀認為即「傳」,其《書斷》捲上説:「篆者傳,傳其物理,施之。」郭沫若釋作「官」,其《古代文字辯證發展》中説:「篆者掾,掾者官。
《説文解字》裡講:,取木。斤,。山,宣。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象形。凡山屬山。水,凖。北方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氣。凡水屬水。咱説人話:,是木頭劈成薪柴。這裡「斤」作邊旁,「親」作聲旁。
常用漢字圖解(漢字演變) 火火是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甲骨文火字,象火苗正在燃燒樣子,其本義即指火焰。漢字中火所組成字大都火及其作用有關,如炎、炙、焚、然、、烹、煮。[火候] 指燒火火力大小和時間,比喻修養程度。[] 。
然而,這個「朋友」「心」是「冖」所「覆蓋」和「掩飾」了,而要做到能夠抓住這個「朋友」「心」,讓這個「朋友」你不要「覆蓋」和「掩飾」其心。
當有人問起「萬」字時,人們想到會是計數單位。沒錯,如今「萬」字用得是表示數量意思,比如金錢、人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户」是富豪象徵,如今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但很少有人知道,「萬」字本義是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