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九里穴 位置】快收藏!中九里穴的位置與奇穴作用,讓你氣血暢通,疾病遠離!
穴位名稱 定位 主治 配伍
中九里 上九里與下九里間的中點 半身不遂、肩臂疼痛、遊走性疼痛 八關、三叉、天皇、駟馬、三黃
下九里 大腿外側中央線中央,風市穴外開五分 風寒濕痺、抽搐、疼痛
上九里 大腿上通天穴外開一寸半,距膝橫紋九寸 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口歪眼斜

簡介

中九里穴 位置 Play

三穴位於大腿外側面,橫向排列,可作倒馬針法治療疼痛。中九里穴為董景昌治療前高棉總統半身不遂之主穴,並可治耳神經痛、偏頭痛等側身病變。下九里穴主治風寒濕痺,上九里穴主治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配伍不同穴位可擴展治療範圍,例如中九里穴配八關、三叉穴可治半身不遂,配天皇穴可治肩臂疼痛。

中九里穴 位置

中九里穴位置:膝蓋內側,找出「膝眼」再上3寸

中九里穴位於膝蓋內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具備理氣止痛、温經散寒、調經活血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膝蓋疼痛、胃痛、腹瀉、月經不調等症狀。

定位方法

  1. 找出「膝眼」:膝蓋彎曲90度,在膝蓋內側,髕骨內側緣下方凹陷處即是「膝眼」穴。
  2. 上3寸:從「膝眼」穴往上3寸,脛骨內側緣旁開一拇指寬處,即是中九里穴。

取穴手法

  1. 坐姿或仰卧:取坐姿或仰卧姿勢,露出膝蓋。
  2. 單手定位: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壓「膝眼」穴,另一手以量指法沿脛骨內側緣向上推,推至距離「膝眼」穴3寸處。
  3. 點取穴位:當推至正確位置時,脛骨內側緣會有一明顯壓痛點,即是中九里穴。

艾灸療法

除了針刺治療外,中九里穴也可以進行艾灸療法。艾灸時,將艾條點燃,放在距離穴位1-2公分處,懸灸5-10分鐘。艾灸具有温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寒濕阻滯引起的膝蓋疼痛、胃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注意事項

  1. 禁忌取穴:中九里穴附近有主要血管和神經,取穴時應避免傷及。
  2. 孕婦禁用:中九里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取穴易引起流產。
  3. 體質虛弱:體質虛弱者不宜長時間艾灸中九里穴,以免耗損元氣。
  4. 局部感染:如果中九里穴附近有局部感染,應避免取穴。

相關穴位

中九里穴與其他穴位配伍,可以增強治療效果。常見的配伍穴位如下:

穴位名稱 配伍作用
足三里穴 補氣健脾,強壯筋骨
梁丘穴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豐隆穴 理氣和胃,止痛化瘀
陰陵泉穴 利水消腫,通調經絡

穴位功能

中九里穴具有以下功能:

  • 理氣止痛
  • 温經散寒
  • 調經活血
  • 補益脾胃
  • 疏肝理氣

臨牀應用

中九里穴在臨牀上廣泛應用,常見的治療症狀如下:

  • 膝蓋疼痛:膝關節炎、髕骨軟骨炎、滑膜炎等。
  • 胃痛:胃酸過多、胃痙攣、胃脹氣等。
  • 腹瀉:寒濕性腹瀉、消化不良等。
  •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月經量少等。
  • 其他症狀:小兒厭食、遺尿、嘔吐等。

通過取穴、艾灸或配合其他穴位,中九里穴可以有效緩解上述症狀,促進身體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