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時辰:古代中國的計時系統
時辰是古代中國使用的計時單位,將一天分為 12 個時段,每個時段為兩個小時。這些時辰依序為:


時辰 | 起始時間 |
---|---|
子時 | 23:00 – 01:00 |
醜時 | 01:00 – 03:00 |
寅時 | 03:00 – 05:00 |
卯時 | 05:00 – 07:00 |
辰時 | 07:00 – 09:00 |
巳時 | 09:00 – 11:00 |
午時 |
子時是幾點?古今中外時間概念大不同
子時在現代
子時是現代二十四小時制中的凌晨0點至1點。這是傳統十二時辰制中的第一個時辰。
子時在古今中外
不同文化中對時間的定義不盡相同,因此子時的具體時間也存在差異:
文化 | 子時 |
---|---|
古代中國 | 夜間11點至凌晨1點 |
日本 | 夜間11點至凌晨3點 |
韓國 | 夜間11點至凌晨1點 |
西方 | 凌晨12點至1點 |
時辰與時區
時辰制是古人根據太陽運行規律制定的時間系統,不受時區影響。但隨著現代時區的引入,同一時辰在不同時區所對應的具體時間會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時間子時為凌晨0點至1點,但對於美國東部時區,北京時間的子時則為前一天的下午4點至5點。
子時的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子時有其特殊意義:
- 夜半三更,陰氣最盛
- 子時過後,陽氣漸生
- 養生諺語:「睡子午,保命功」
子時與生活
瞭解子時在不同文化和時間系統中的含義,有助於我們:
- 制定合理作息,保持身體健康
- 理解傳統文化的時間觀念
- 應對跨時區旅行或工作中的時間差異
總結
子時是時間概念中一個重要的時點,其含義因文化和時區而異。掌握不同的子時定義,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安排生活,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瞭解。
延伸閲讀…
時辰-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農曆十二時辰介紹、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