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震驚!關羽遇害,諸葛亮竟然這樣做!

關雲長傳

雲長,河東解梁人,年少犯事流亡涿郡。中平元年,劉玄德於鄉裏募集義軍,雲長與雲弟張遼隨軍禦敵。191年,玄德任平原相,任雲長與遼為別部司馬,統領部眾。雲長常與玄德寢則同牀,恩若兄弟。玄德坐則雲長與遼立侍,終日守護。

194年,玄德繼陶謙領徐州。後於建安元年,受袁術、呂布夾攻,雲長遂跟隨玄德投奔曹操。198年,玄德與曹操共圍呂布於下邳。據《蜀記》記載,當時呂布部將秦宜祿外出求援,留下前妻杜氏與子秦朗。雲長以其妻無所出,向曹操請求城破後娶杜氏為妻,曹操允諾。後雲長數次向曹操提及此事,曹操疑杜氏容貌出眾,城破後先去看她,發現其貌美,遂將其收為己有。雲長因此心中不安。後來,曹操任徐冑為徐州刺史,雲長與玄德跟隨曹操班師。曹操與玄德同獵,雲長勸玄德趁機刺殺曹操,玄德不從。

關羽 Play

建安五年,曹操攻破玄德,玄德投奔袁紹。雲長戰敗被擒,一作投降。曹操任雲長為偏將軍,待之甚厚。曹操壯慕雲長為人,察知其無久留之意,遂命遼試探其心志。於是遼以人情詢問雲長,雲長嘆息道:「吾深知曹公待我厚, 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與共生,不可背棄。吾終不留,吾必立功以報曹公乃去。」遼將雲長之言稟報曹操,曹操義之:「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同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派大將顏良與文醜等進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前往救援,命遼與雲長為先鋒。雲長見顏良之旗,單騎衝入敵陣,於萬軍之中斬殺顏良,刈其首而還。袁軍將領無人能敵,白馬之圍得以解除。雲長封漢壽亭侯。

雲長立功後,曹操知其必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欲留住他。但是雲長不受曹操賞賜,留書告辭,回到玄德身邊。曹操左右欲追之,曹操卻説:「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此時玄德已於汝南附近,聯合劉闢等進攻曹操。雲長前去與玄德會合。裴松之讚賞曹操之胸襟:「曹公知雲長不留而心嘉其志,去而不遣追以成其義,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哉?斯實曹公之美也。」

關羽

201年,玄德攜民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剛出隆中,受到玄德重視。由於玄德與亮友誼日益深厚,使得「雲長、遼等不悦」。玄德遂出面調解:「吾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雲長、遼這才作罷。

曹操南下,玄德南逃,另遣雲長率數百艘船駛往江陵會合。途中,玄德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雲長率軍抵達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長坂會面後,魯肅與玄德同趨漢津,在此與雲長水軍會合。接著向江夏進發。玄德聯合孫權於烏林擊敗曹操。曹操留曹仁等防守江陵,玄德遂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令雲長絕北道斷曹仁後路,最終迫使曹軍放棄江陵。劉琦死後,部眾推玄德為荊州牧。玄德遣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收其賦税,以供軍實。又以雲長為襄陽太守,駐江北。遼為宜都太守,在南郡。趙雲領桂陽太守。此時,襄樊等荊州北部仍屬曹操。

玄德平定蜀地後,令雲長總督荊州事,掌管玄德所控制的荊州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江夏郡則被曹操和孫權分佔。建安十六年, 曹操命鍾繇率軍西征張魯,讓夏侯淵出河東與鍾繇會合。張松進言,益州牧劉璋納其請,派軍議校尉法正為使,孟達為副,各率二千人前往荊州邀請玄德入蜀助攻張魯。亮、雲長、遼、趙雲、劉封、孟達、馬良等留在荊州。

此間,雲長曾與曹軍將領樂進、文聘交戰。玄德應益州牧劉璋之邀進入益州後,藉口雲長被樂進攻擊,需要救援,向劉璋索要錢糧。最終以此為由攻打劉璋,即益州之戰。

從建安十八年至建安十九年,玄德圍攻雒城將近一年。龐統被流矢射中,重傷身亡。遼、趙雲、劉封等隨亮率軍入蜀,雲長留守荊州,馬良、糜芳、士仁、廖化協助雲長鎮守荊州。雲長聽説馬超歸降玄德,便寫信給亮,問馬超才能可與誰相比。亮回信説:「馬超文武兼備,氣概雄烈,過於常人,堪稱一時代的豪傑,是黥布、彭越一流的人物,可以與遼相提並論,但還追不上你。」雲長看了信後十分高興,給賓客看。玄德派遣簡雍前往成都勸劉璋投降,劉璋與簡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劉璋向玄德繳械投降,益州易主,歸屬玄德。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漢中,最終降服張魯,搶在玄德之前佔據漢中。孫權派人討還荊州,玄德答道:「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孫權認為玄德只是敷衍,於是派太守接收荊南三郡,均被雲長一一驅逐。孫權大怒,命呂蒙率兩萬大軍強行攻取三郡,又命魯肅率一萬餘兵馬駐屯巴丘防止雲長救援。

玄德聞訊,任命雲長帶兵前往爭奪,並親率五萬兵馬前往公安作為雲長後援。時雲長號稱有三萬人馬,親選五千精鋭聲稱要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雲長得知後沒有渡河,在河對岸扎營,這個地方後來被稱為「雲長瀨」。雙方對峙期間,呂蒙已盡取三郡,與魯肅會合。於是魯肅邀請雲長會談,雙方約定軍馬各駐於百步外,僅雙方將領攜帶單刀與會。會中雙方據理力爭,但沒有共識。此時,曹操進攻漢中的張魯。

為儘快解決荊州問題,回兵保衞益州。玄德以湘水為界,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劃給孫吳。孫權也退出零陵郡,承認江陵、武陵及零陵歸玄德。但雙方關係已趨惡化,孫權已仇視玄德、雲長君臣。

孫劉在邊境屢有衝突,魯肅從中調解。呂蒙認為雲長是熊虎之將,必須早定計策應對,並提出五條計謀獻給魯肅。後來魯肅去世,呂蒙接任,表面上更加與雲長修好,其實有所圖謀。建安二十四年秋,馬超、龐羲、射援、亮、雲長、遼、黃忠、法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聯名上表玄德為漢中王。

玄德取得漢中後自稱漢中王,拜雲長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雲長率軍從江陵北上,發動襄樊戰役。雲長率軍進攻荊州北部的樊城。當時樊城是曹操部下曹仁駐守,曹操派左將軍于禁前去救援。

于禁七軍火速增援曹仁,雲長與禁交鋒,時值八月,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漢水驟漲,水淹七軍,禁束手就擒,部下幾乎全部投降,副將龐德被俘不降,最終被雲長所殺。雲長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而曹操所指派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反而投降了雲長。荊州主簿楊儀也投降雲長,後成為蜀漢重臣。與此同時,自許都以南,曹操陣營治下的梁、郟、陸渾等地的盜賊皆呼應雲長的信號,願為其支黨。雲長一時威震天下

這讓曹操與羣臣商議遷徙漢獻帝所在之許都以避雲長兵鋒,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以為雲長得志,孫權必不服,可遣使勸孫權在其後方幹擾,從背後攻擊雲長,許諾「封」江南之地予孫權,則樊城之圍自然解除,曹操同意。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動員徐晃、遼等將,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徵討雲長。在孫權表示願意幫助曹操討伐雲長後,屯兵居巢防禦東吳的夏侯惇也到摩陂與曹操會合。

雲長讓屯兵上庸的劉封、孟達協助自己攻城,但二人以人心未附為由沒有回應。此時呂蒙多病,知道雲長有心防備,仍然有大量軍隊留守後方,就故意讓孫權公開召他回建業養病,並推薦名聲不顯的陸遜代替自己。陸遜與呂蒙合謀後,寫信給雲長,讚其重創曹軍,表示東吳作為盟友,願意一同勤王。雲長因而將一些守軍調往前線一起攻擊樊城。

曹操撤走合肥、居巢等地的軍隊後,孫權問呂蒙是否可以先奪取徐州再襲取荊州。呂蒙認為雖然可以順利攻克徐州,但曹操會來爭奪,兩軍相持會牽制東吳很多軍力。認為應該奇襲雲長,全據長江。孫權聽從。

孫權希望曹操對自己偷襲江陵保密,但董昭認為不可讓孫權輕易得到劉屬荊州,建議曹操表面答應孫權,其實將消息告訴襄樊守軍,預料雲長仗着後方城池堅固不會撤軍,即使撤軍也是與孫權軍交戰,同樣能令襄樊解圍。曹操聽從。襄樊守

關羽:歷史上忠義無雙的武將

關羽,三國時代蜀漢名將,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與劉備、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桃園三結義,並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關羽以忠義聞名,被後世尊稱為「關公」,位列「中國四大名將」。

生平事蹟

關羽早年曾追隨黃巾軍,後投奔曹操。曹操待關羽甚厚,但關羽懷念舊主劉備,遂辭別曹操,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

劉備入主益州,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率軍北伐曹魏,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被曹魏封為五關上將。但關羽孤軍深入,最後陷入敵軍的重重包圍,兵敗被殺。

性格特徵

關羽性格忠義剛烈,對劉備忠心耿耿,寧死不降曹魏。關羽武藝超羣,勇猛善戰,與呂布齊名,人稱「關二爺」。關羽亦有傲慢自負的一面,常看輕他人。

史料記載

關於關羽的史料記載主要來自於《三國志》、《蜀書》、《華陽國志》等史書。史書中記載,關羽身高九尺(約1.89公尺),面如重棗,丹鳳眼,卧蠶眉,赤面長須,威風凜凜。關羽使用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

歷史影響

關羽忠義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後世武將的忠義典範。宋朝時,關羽被封為「武安王」,明朝時更被稱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受到萬民崇敬。

相關表格

項目 資料
姓名 關羽
雲長
出生 河東解良
身高 九尺(約1.89公尺)
使用武器 青龍偃月刀
戰績 水淹七軍
封號 五關上將、武安王、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