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星期源流
緣起:古巴比倫和古猶太
起源於東方古國的星期制,最初由古巴比倫和古猶太所創建。古巴比倫人建造了七星壇,每層供奉一個不同的星神,並以星神的名稱為七天命名:太陽(日耀)、月亮(月耀)、火星(火耀)、水星(水耀)、木星(木耀)、金星(金耀)、土星(土耀)。


傳播歷程
星期制經由猶太人傳入埃及,後傳到羅馬。西元三世紀後,廣傳至歐陸諸國。明代後期,隨著基督教傳播,星期制亦傳入中國,但卻不甚流行,因中國傳統曆法以十日為單位(旬)或十五天為單位(朔望)記日。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遂沿用「七曜」之名稱稱星期。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採用星期日在前、星期一在後的順序。中國於改良曆法時,因「星期七」不雅,且與西方「禮拜日」及日本「日曜日」不符而改為「星期日」。
星曜祭祀與命名
古巴比倫人將二十八宿按照日、月、火、水、木、金、土的順序排列,每七日為一週,循環遞迴,稱之為「七曜」。他們建造七星壇祭祀七曜星神:太陽神(沙馬什),掌管日曜日;月亮神(辛),掌管星期一;火星神(涅爾伽),掌管星期二;水星神(納布),掌管星期三;木星神(馬爾都克),掌管星期四;金星神(伊什塔爾),掌管星期五;土星神(尼努爾達),掌管星期六。
七曜星神與星期對應表
七曜星神 | 星曜日 |
---|---|
太陽神 | 星期日(日耀日) |
月亮神 | 星期一(月耀日) |
火星神 | 星期二(火耀日) |
水星神 | 星期三(水耀日) |
木星神 | 星期四(木耀日) |
金星神 | 星期五(金耀日) |
土星神 | 星期六(土耀日) |
日本日曆:以金木水火土紀日
日本日曆自古便流傳著「金木水火土」的紀日法,源自古代中國的五曜説,將每一週的七天分別以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以及日、月)命名。
五曜與日曆
五曜 | 日文 | 漢語週期日 | 漢字表示 |
---|---|---|---|
金曜 | きんようび | 週五 | 金曜日 |
木曜 | もくようび | 週四 | 木曜日 |
水曜 | すいようび | 週三 | 水曜日 |
火曜 | かようび | 週二 | 火曜日 |
土曜 | どようび | 週六 | 土曜日 |
日曜 | にちようび | 週日 | 日曜日 |
月曜 | げつようび | 週一 | 月曜日 |
十二直與金木水火土
日本日曆同時也採用十二生肖的「十二直」,與金木水火土相結合,形成「六曜」的紀法,用於占卜吉凶:
六曜 | 日文 | 漢字 | 吉凶 |
---|---|---|---|
先勝 | せんしょう | 先勝 | 上午吉、下午兇 |
友引 | ともびき | 友引 | 上午兇、下午吉 |
先負 | せんぷ | 先負 | 上午兇、下午次吉 |
仏滅 | ぶつめつ | 佛滅 | 大凶 |
大安 | たいあん | 大安 | 吉 |
赤口 | しゃっく | 赤口 | 大凶 |
金木水火土與傳統文化
日本日曆中的金木水火土不僅是紀日的依據,也深刻影響著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