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陰陽五行與中醫
中醫理論與陰陽五行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同大樹之根。陽五行分別與臟腑經絡相應:


木對應肝膽,火應心小腸,土應脾胃,金應肺大腸,水應腎膀胱。
由此可見,中醫理論實為時空醫學,注重天體現象與時間變化的影響。古代中國獨特的曆法便是基於此原理。
天干地支是古人發明的計量時間法則,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構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天干地支組合形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廣泛運用於曆法、命理、計數等領域。例如,鼠年對應子,虎年對應寅,蛇年對應巳,如此類推。
總言之,中醫理論與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密不可分,體現了古人對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
陰陽五行與十二支:中國傳統命理學的基石
「陰陽五行」與「十二支」是中國傳統命理學的兩大基石,兩者互為表裡,共同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命理體系。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理論認為,宇宙萬物皆由「陰」與「陽」兩種對立但又統一的力構成,而這兩種力又可以細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五行的相生和相剋關係構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影響着萬物的變化和發展。
五行相生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關係: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十二支
十二支是中國古代用於紀年、紀月、紀時的一種方法,由十二種動物順序排列而來。它們依次為: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陰陽五行與十二支的對應
陰陽五行與十二支存在着相互對應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十二支 | 陰陽五行 |
---|---|
子 | 水(陽) |
醜 | 土(陰) |
寅 | 木(陽) |
卯 | 木(陰) |
辰 | 土(陽) |
巳 | 火(陰) |
午 | 火(陽) |
未 | 土(陰) |
申 | 金(陽) |
酉 | 金(陰) |
戌 | 土(陽) |
亥 | 水(陰) |
在命理學中的應用
陰陽五行與十二支在命理學中應用廣泛,它們可以通過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來推算出一個人的八字(即出生年的天干地支、出生月的干支、出生日的干支和出生時的干支),從而預測其個性、事業、財運、婚姻等命運吉凶。
通常,四柱八字中的天干地支配屬於不同的陰陽五行,它們之間的生剋制化關係會影響到命主的運勢。此外,十二支還可以與大運、流年等信息結合,預測某一時段內事件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