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名稱 | 生卒年月 | 籍貫 | 事蹟 |
---|---|---|---|
孫中山 | 1866年11月12日 – 1925年3月12日 | 廣東香山翠亨鄉 | 中華民國國父,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 |
孫眉 | 1854年12月6日 – 1915年 | 廣東香山翠亨鄉 | 孫中山兄長,傾心相助孫中山革命事業 |
- 首次廣東起義失敗至入美
- 1912年 | 荷馬李因病離世,時年35歲 |
- 1906年 | 孫眉因農場破產,舉家遷居香港牛池灣村 |
- 1905年 | 孫中山在東京創立同盟會 |
- 1904年 | 孫中山取得美國公民身分 |
-
1895年 | 孫中山首次廣東起義失敗,遭清廷通緝 |
-
赴美求學
- 1883年 | 孫中山轉入歐胡書院就讀,後因宗教信仰問題被孫眉送回廣東 |
- 1879年 | 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在奧蘭尼書院學習 |
-
1878年 | 孫中山與母親赴檀香山探望哥哥孫眉 |
-
在檀香山時期
- 1904年 | 孫中山獲得夏威夷出生證明 |
- 1894年 | 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孫眉任茂宜分會主席 |
- 1877年 | 孫眉在翠亨村成親 |
-
1871年 | 孫眉赴檀香山當華工 |
-
早年生活
- 1869年 | 孫眉到鄰鄉做工 |
- 1854年 | 孫眉出生於廣東香山翠亨鄉 |
孫德彰:融合科學與精神的先驅
孫德彰簡介
孫德彰(1920-2017)是一位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以將科學方法與靈性探索相結合而聞名。他創立了跨學科精神病學領域,對精神障礙的理解和治療產生了深遠影響。
教育和職業生涯
孫德彰出生於中國福州,早年接受傳統儒家教育。194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後,赴美深造,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醫學博士和精神病學博士學位。1955年,他成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系主任。
跨學科精神病學
孫德彰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將科學精神與靈性探索相結合。他認為,精神疾病不僅是生理問題,也涉及心理和靈性層面。因此,他創立了跨學科精神病學領域,將生物學、心理學和精神性融為一體。
主要貢獻
孫德彰的主要貢獻包括:
貢獻 | 説明 |
---|---|
精神分裂症的生物精神療法 | 開發整合生物學和心理治療的治療方法。 |
跨文化精神病學 | 研究不同文化對精神疾病的影響。 |
靈性與精神健康 | 強調精神性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
精神世界與科學
孫德彰認為,精神世界與科學並不衝突。他指出,科學可以探索物質世界的規律,而精神性則能深入靈性領域。他提倡一種「雙重真理」觀,認為科學和精神性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侷限性。
影響深遠
孫德彰的思想和工作對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融合科學與精神的觀點擴展了我們對精神障礙的理解,並為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新的視角。他的跨學科精神病學方法被廣泛採用,並對精神健康領域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延伸閲讀…
孫眉
孫中山與美利堅